首页 产品分类 正文

世界十大音箱 音响史上最“伟大”的爆款之一——英国Vivid Audio M1 Moya音箱

音响史上最“伟大”的爆款之一——英国Vivid Audio M1 Moya音箱

文/赖英智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在所有音响产品中,有二大类产品比较容易在外观上有创意突破,一是黑胶唱盘,二是音箱。但几乎无一例外,只要进行功能、材料、结构、造型上的创新,价格都不会太便宜,黑胶唱盘如此,音箱也是一样。

在音箱领域,我随便举几个例子。包括美国JBL Paragon、英国KEF Muon舞昂与Blade刀锋、意大利Sonus faber Extrema火车头、世霸创办人Franco Serblin的书架箱LIGNEA、丹麦B&O的90周年巨献BeoLab 90与Beoplay A9、瑞典SW Speakers的Magic Flute、法国Jadis Eurythmie II号角音箱、美国Magico旗舰号角音箱Ultimate、美国Wilson Audio的新Modular Monitor (WAMM)、德国Avantgarde喇叭花的Trio、德国Acapella的Triolon Excalibur……上述产品便宜的几万元,贵的几百万人民币,但不论哪一件都能让人屏住呼吸,惊呼它们是能唱歌的艺术品。

Vivid Audio的设计师Laurence Dickie将名留音响史

当然我们绝不能忘记B&W的Nautilus鹦鹉螺,因为它是仍在产的发声艺术品,也是音响史上一页活传奇,1993年问世,算算已经超过30年了,外观上却一点也没改变,反而有历久弥新之感。当年为了研发鹦鹉螺,B&W延揽了年轻音响工程师Laurence Dickie,与研发团队花了五年时间设计定案,结果多年来鹦鹉螺音箱成为发烧友的梦幻逸品。然而,鹦鹉螺音箱的技术并没有继续迭代更新,需要四套立体声后级推动也造成很多困扰,解铃还须系铃人,直到设计师Laurence Dickie重新推出Vivid Audio产品,才又往前跨进一大步。

当年B&W赋予Dickie的任务是设计出一款超越时代的音箱产品,而他真做到了,即使后来Vivid音箱造型特立独行,骨子里仍流着鹦鹉螺的基因。对Dickie有如伯乐识千里马的功臣,是B&W前总裁Robert Trunz,他后来移民到南非搞唱片公司,在那里遇到了Philip Guttentag。Philip是原来B&W代理商,正想制造音箱来卖,Robert向Philip建议不如找Laurence Dickie来设计,二人惺惺相惜一拍即合。

从最大的M1 Moya,往下的Giga系列、Kaya系列,到最小的S12书架箱,Vivid带来一个色彩缤纷的音箱世界

2002年Vivid Audio正式创立,第一个产品Oval B1与Oval K1两对中小型的书架与落地音箱则推迟至2004年上市。前面4年,Dickie设计了Oval系列的B1、K1与C1音箱,箱体是椭圆形的,好像橄榄。这种外型与一般方形音箱箱体迥异,并非Dickie爱作怪,而是他早就了解箱体造型对声音的影响。他认为最理想的音箱箱体应该是圆形,半个多世纪前RCA工程师Harry Olsen就有研究报告,不过圆形箱体很难制造,所以以橄榄形替代。

M1 Moya音箱每个单元都使用声波导管技术但巧妙的隐藏起来,音箱内部同样有隔板构成的螺旋通道,由于简化了分频器,只需一套功放就能很好推动

2008年CES展中发表了Giya G1音箱,之后几年又陆续发表了不同大小的G2、G3、G4,并不断改良更新。原本鹦鹉螺的超高、高、中音单元后面都有一根由大渐小的声波导管,正确的说应该是指数型锥管,这三根管子是外露的。而Giya同样的在三个单元后面接了三根管子,但把它们包在低音箱体里面,从背面可以看到三个大螺丝,可知三根导管固定在里面。而低音箱体的做法呢?鹦鹉螺是在低音单元后面接一条如鹦鹉螺般的长管,利用这条卷起来的长管慢慢吸收低音单元的背波。Giya改用一个酪梨型的庞大箱体,遵从由大渐小的原则,下面宽大再往上逐渐缩小,到最顶端就形成一个卷曲的圆形。这样的造型设计非常高明,一方面避免了侵犯鹦鹉螺的专利造型,另一方面利用左右侧面各一个低音单元背靠背发声,抵销低音单元本身的震动,二边的新月形低音反射孔则增加了低音的量感与向下沉潜的能力。不得不佩服Laurence Dickie的设计能力高超啊!

最早的Oval系列现在被Kaya系列取代。Kaya最大的特点是延续Giya的技术精髓,但价格更为亲近,让许多人可以更轻松的享受到Vivid Audio的声音之美。Kaya在南非祖鲁族语为“家庭”之意,希望音响与音乐能轻松融入生活之中。从旗舰Giya系列到最小的Kaya S12书架箱,外观造型固然独特,但设计全部是为了声音考量,而不只是哗众取宠。Dickie的设计哲学有一个中心思想,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消除共鸣与共振,保持最高的听觉清晰度。比如导管式高音能更有效的地吸收高音振膜后方产生的不良辐射波,利用声波导管来“纯化”声音。声波导管怎么“纯化”声音?音箱单元发声的原理是利用振膜活塞运动推动空气产生声波,但活塞运动一前一后,向前有声波,向后也有声波,向后的声波反射回来有时间差,就会影响向前发声的声造成声音不够清晰。

最引人注目的低音阵列设计,所有声波导管到最后形成四个圆形开口

Dickie设计的声波导管前宽后窄,经过仔细计算,里面填满羊毛等吸音材料,把单元向后的声波藉着物理方式消耗掉,这样背波就不会影响向前的声波,音质因此更干净通透纯化。问题来了,高频波长短,声波导管不需要太长;但频率越低波长越长,消耗背波的导管就要更长,甚至需要直径300毫米、长度3米的导管,很不切实际。所以Dickie师法自然,把低音的声波导管卷曲起来,就变成鹦鹉螺与Vivid的特殊箱体。

Vivid目前的第二代(S2)产品在高音与中音单元前加上固定式保护罩,并在单元与箱体结构上有所改良。声波导管(TTL)是Vivid Audio音箱关键重点,编号D26的26mm铝振膜高音,编号D50的50mm铝振膜中音正后方都有一个指数锥形声波导管设计,除了完全将背波消除,同时降低箱体共振,整体声音干净并有丰富细节。编号C125的125mm铝/碳纤维复合中低音,虽然也有声波导管,但波长较常无法完全吸收,所以背波会透过箱体结构向上方经由顶部弧度转圈后引导至箱体下方后侧的两个反射孔排出,以产生更丰富更深沉的低频。

位于箱体下方的两个低音单元分别位于左右,由于低音单元能量较大,反作用力增加,Vivid让两只低音单元背靠背以push-push方式做出同相运动,以抵销彼此的反作用力,包含背波与机械振动,维持音箱主体的稳定。从最大Giya系列的G1S,到Kaya系列最小的书架箱S12,所有Vivid产品都能营造非常大的场面,填充空间的能力相当不同,特别的干净、清晰、有细节,箱体的振动几乎听不出来。

钻石版D26高音单元,振膜曲线并非完整半圆,透过有限元素分析研究使振膜表面曲度与一条绳子自然垂挂于两点之间的曲度相同,借以提高分裂失真的频率上限,振膜周围加上一圈碳纤维后,分裂上限又提高8度音程

由于结构上的与众不同,Vivid Audio使用的单元全部是自行设计研发,从振膜曲线角度、磁铁、框架都有独特理念,全部都有自己的独特技术。总裁Philip Guttentag说,他们的高音单元振膜曲线以自然为师,参考电线杆间电线自然垂下的角度。D26高音单元使用26mm球型阳极处理铝金属振膜,透过有限元分析(FEA)研究决定曲线,由于不是传统的半圆型,无法用丝膜等材料制作。铝金属振膜质量轻,刚性高,但因为金属谐振点较低容易造成所谓听感上的金属味。一般的做法是加上阻尼材料以消除金属谐振,设计者Dickie认为最好办法就是减少盆分裂发生。

D50中音单元同样使用气相沉积方式制作的钻石振膜

首先,他在高音振膜边缘加装一个碳纤维环,强化高音振膜的刚性,实测可降低12kHz~22kHz间响应突起。再来,特殊的曲线能让盆分裂发生频率提高一个八度音程达到44kHz以上,远离人耳听觉范围之外,厂家把这项技术称为CDP,这让全部使用金属振膜单元的Vivid Audio音箱丝毫没有“金属味”听感,原厂将此技术同样使用在50mm的D50球型中音单元上,它能完美还原880Hz-4kHz之间重要中频部分,电脑设计的抛物曲线一次分割振动频率位于遥远的20kHz,所以几乎不可能听到其失真。

Vivid的单元磁路系统采用创新Super Flux Magnet(SFM)结构。因为锥形声波导管设计的磁路系统必须具有较大中心孔径,SFM透过环状钕磁铁让D26的峰值磁通量达到2.5T(普通高音单元的两倍),效率达到96dB。为了使磁通量最大化,单元音圈和磁极之间的间隙必须尽可能地狭窄(0.33mm)。液磁冷却被公认为是一种稳定音圈温度的有效方法,由于D26磁通量太高,甚至能将磁粉从磁悬液中剥离出来,所以Vivid还与美国Ferrotec联合开发了一种能经受住D26内极端环境考验的磁液,为求完美不计成本。

改良的4英寸C100SCu中高音单元,使用新的高能钕铁硼磁铁,并加上高纯度铜屏蔽

此外,当音圈套筒像气缸活塞一样在磁隙上下移动时,空气会被压缩产生阻力并阻碍运动,尤其是低音单元。采用短音圈长磁隙设计的C125中低音与C225低音单元,一开始就是为了减少对背波反射进行阻挡而设计的。传统单元的盆架都是做成一个锥盆的形状,然后在中央打孔将声音释放出来,但这会产生共振。Vivid Audio的做法是在音圈框架开孔。多孔结构可以将共振移出频率范围,还巧妙消除了空气噪音。铸铝盆架的12根片状支柱宽度仅为3mm,总面积仅为振膜面积的10%,在声学上几乎可无视。盆架支柱宽度虽小但深度却很大,抛物线式外形使它们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散热功效,散热效能几乎增加了三倍,减少了功率压缩。

M1 Moya音箱把中低音单元升级为C175,一次用上2只,而且只负责100Hz-350Hz的中低频率

至于Vivid Audio全无平行面,弧形曲线箱体的设计其来有自,前面提到1950年代RCA的工程师Harry F. Olson博士,他的研究致力减少传统方型音箱前障板的绕射问题,以得到更线性的响应频率。在箱体材料上,因为特殊曲线和几乎不共振的表现,让人以为Vivid可能采用树脂等化合物,而厂方公布的资料显示,Vivid Audio是以轻木(balsa)与玻璃纤维结合的三明治结构箱体,底部为碳纤维材料,所以旗舰G1S重量才70公斤左右。Vivid Audio认为音箱箱体需要的是有如飞机般的材料,又轻又坚固,结构物理设计才是重点,所以他们以三明治结构设计出极高刚性、极高韧性的箱体。箱体中再以栅栏状的支撑架进行补强,不同系列的内部支撑有别,播放音乐时用手触摸箱体,几乎感觉不到任何震动。

8只C225-100H低音单元分列M1 Moya音箱左右,每一只都能够承受800W的音乐功率

说了这么多Vivid音箱的优点,而且Laurence Dickie还是扬声器设计史上最闪亮的明星之一,但一个产品能否爆红,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缺一不可。20年前发烧友的审美观还是比较保守的,当时意大利势霸Sonus Faber以原木打造,以提琴为设计理念的音箱大行其道,他们更适合亚洲消费者的口味。我在上海访问过Vivid Audio的总裁Philip Guttentag,也欣赏过当年的旗舰产品K1音箱,无论从设计理念,制造工艺到声音效果无一不善,甚至价格都不算太贵,但这个品牌就是难以得到发烧友青睐。20年来我们经历过CD光盘的没落,数播与串流音乐的出现与发展,Hi-Res的DXD与DSD音乐资源普及,低价时尚蓝牙音响大行其道,耳机与便携式音响的野蛮生长等等变化,对音响效果的追求,对艺术审美的标准同时跟着改变。

二侧低音单元背靠背结合在一起,完全消除反作用力解决振动问题

2021年汕头泽森音响接手Vivid Audio的中国区总代理,他们如鸭子划水般不断前行,如今市场份额已经占到Vivid Audio年销售额的1/3以上,成为Vivid全球最大的代理商。泽森音响表示,Vivid的很多客户并非传统发烧友,而是高收入的新兴白领。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中,这些年交付了不少高端豪宅,而北欧风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装修风格,一般会以纯白、深灰为装修基调。北欧装修风格简单来说就是比较冷感,这时候加入色彩鲜艳的音响器材作为衬托装饰,往往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Vivid Audio提供的Blu Corsa宝蓝、穆杰罗红红、托斯卡纳绿、法拉利黄、法拉利高光紫、时光竞速橙 等汽车烤漆音箱,妥妥的成了视觉焦点。

Vivid Audio的箱体都用玻纤维等复合材料制作,曲线独特没有平行面,加上复杂的内部支撑来强化箱体,让震动无从发生

在全球大疫情过后,Laurence Dickie将多年累积的经验,以及新材料、新技术总结,三月在中国首发他的终极爆款设计M1 Moya音箱。一方面作为Vivid Audio的20岁生日贺礼,二方面宣告这是50年来音响进化史上最大的突破与创举,第三则是向Vivid全球最大的代理商泽森音响致敬。Moya这个字起源于希腊和西班牙,意思是“伟大”或“卓越”,Dickie很有雄心壮志,让这对体型大硕大,五分频设计,每只音箱共搭载13只单元的巨无霸音箱名留青史。从正面看,M1 Moya音箱为四分频结构,音箱左右二侧分别有4只朝外发声的低音单元,虽然造型与其他Vivid迥然回异,但依然维持没有平行面的全弧形结构。尤其是侧面的低音声波导管,很多角度看起来都象是飞机的喷射引擎,圆锥状的进气口在单元后侧,然后逐渐往后收窄,最后到音箱背面形成四个圆形的排气口。如果不是透过现代的新材料,传统木材、金属都很难完成这种新奇曲线加工。

Dickie简单解释为什么要把音箱设计成如此形状。我们听到的声音多半来自喇叭单元的振膜,当振膜活塞往复动作时推动空气,声能以压力波的形式穿透空气,而高或中音单元产生的压力波是半球形的。传统的方形箱体结构中,球形波是有界的,它通过箱体表面到达边缘,然后突然落入无边无际的空气或聆听空间中。长期研究表明,从声学角度来看,这几乎与声波撞击墙壁或其他坚硬表面类似,会产生一种“负回声”效应。尽管有些声音会从喇叭单元直接传到耳朵,但途中受到箱体尖锐边角反弹(也就是常说的绕射),这种干扰会产生不规则的离轴响应,增加声音的染色。

低音单元旁微笑状的开口称为RCP,透过与低音单元一样的对称布局,消除箱体对气流进出带来气压改变的反作用力

Vivid设计的光滑的曲面,可以有效消除这种绕射干扰,以及声音从单一点突然掉入聆听空间的效应。结果我们获得没有干扰,离轴响应平稳,以及透明、无染色的声音表现。M1 Moya音箱延续光滑曲线箱体设计,但更巨大、更复杂、更不相同。例如低音单元的主要挑战在于如何线性大幅运动,产生足够的空气流动。M1 Moya音箱为了增强低频,把音乐基础与声音底盘毫无保留重现,一方面增加了低音单元数量。二方面重新设计了低音箱室。传统的方形扬声器,开口只有一个方向,然后必须透过很多阻尼吸音材料减少单元的背波。Vivid的新设计完全不同,内部和外部的空气可以流通,背后的开口以圆弧状展开,消除了硬边缘引起的湍流噪音。低音单元后面仍是声波导管设计,这个指数锥形管的截止频率为开口调谐的4倍,不需要填满吸音材料(会减少活生感与细节),就可以很好的消除背波与降低箱体的共振,同时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Vivid的总裁Philip Guttentag曾说,他们不是那种不计成本追求天价产品的公司,反而耗费巨大努力,用特殊材料去达至每个元件的最佳性能,因此在Vivid音箱上找不到任何标准零件,每一个元件都是特别制造的,M1 Moya音箱尤其如此。过去Vivid不太认可所谓的钻石振膜高音,因为它们的D26铝膜高音采用独特CDP技术,不但拥有接近碳纤维的刚性,师法自然的悬挂曲线形状获得优异频率响应,而且重量比钻石高音更灵活。目前几种钻石高音单元,为了得到稳定坚固的金刚石振膜,其沉积层往往厚达100微米,导致移动质量变成铝的三倍,直接副作用就是效率降低约10dB!换句话说,播放同等声压的高音讯号,Vivid的铝膜高音只需钻石高音的1/10功率,带来更轻松愉悦的听感。

随着科技进步,M1 Moya音箱迎来了Vivid的第一只D26钻石高音与D50钻石中音!总裁Philip说他们从未停止过实验新材料和涂层,希望将现有高音单元的性能提升到更高水平,最终他们发现用气相沉积方式,在原有铝膜上进行涂层,可以达到与结晶金刚石几乎相同的质量与效果,Vivid称为DLC技术。所谓气相沉积技术是利用气相中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来改变表面成分,形成具有特殊性能(例如超硬耐磨层)的金属或化合物涂层的新技术。通常是在器件表面覆盖厚度约0.5-10μm的一层过渡族元素(钛、钒、铬、锆、钼、钽、铌及铪)与碳、氮、氧和硼的化合物。Vivid解释改用新方法制作的钻石高音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刚性,更重要是为了增强阻尼并进一步抑制共振。

另一个巨大的突破是超高音与高音单元使用的钕铁硼磁铁。钕铁硼磁铁的磁能积以兆高斯奥斯特(MGOe)为单位,1MGOe(cgs单位)等于7958kJ/m3(SI单位)。过去Vivid使用的钕铁硼磁铁是标准的35 MGOe,实验室中磁能积的理论最大值可到64 MGOe,但短时间内无法实用化,目前量产品的最高值为52 MGOe,Vivid就采用了这种罕见的新材料。直接带来的好处,是喇叭单元的总输出增加了2dB,对Hi-End音响来说这至关重要,意味着M1 Moya音箱可以有更好的动态余裕,更灵敏的瞬态爆发,以及更好的保留生动音乐表情。原来的D26高音单元有96dB/W功率电平,钻石版D26高音单元显然是如虎添翼。使用DLC技术处理的钻石振膜看起来是黑色的,但Vivid认为它像给本来就精致的百合增添了一抹金色!

在M1 Moya音箱前障板占据舞台中心的是C100SCu中高音单元,我们在Giya G4上看过它(称为C100s,直径100mm)。这只单元负责女高音或小提琴的大部分频谱,必须要有丰沛的能量营造饱满的中频效果,它在Kaya系列上甚至负责更低频率,证明4英寸小单元的会唱歌!M1 Moya音箱也把这只中音单元升级为C100SCu,使用新的高能钕铁硼磁铁,并加上高纯度铜屏蔽,以锁定磁通量并比免对高音产生影响,所以编号后缀了Cu(铜)。同时在音盆组件中增加三个碳纤维环,可有效上移盆分裂失真频率,稳定表现出C6女高音的演唱。男高音的High C指的是C5,而女高音的High C指的是C6,一些歌唱家表现C6高音时要嘛是假音,要嘛是冲一下就跑,莫札特的歌剧《魔笛》中夜之后的花腔甚至可达到E6高音,能稳定轻松不压抑的表现出来才是好音箱。

在Vivid旗舰G1S上使用的中低音称为C125-75s,具有125 mm直径的铝/碳纤维三明治振膜与75 mm大音圈。M1 Moya音箱把中低音单元升级为C175,这只单元在Giya G2上是作为低音单元使用,M1 Moya音箱一次用上2只C175,而且只负责100Hz-350Hz的中低频率。

为什么如此重视音乐的最低一个八度音?我们平日所听到原音乐器的基音主要集中在中低频 (60Hz-250Hz) 及中频 (260Hz-2000Hz),除了长笛、短笛、竖琴、管风琴 及 钢琴等乐器,大部份乐器的基音均不会超越 4000 Hz,超过4000Hz均是由这些基音衍生的第一次或第二次的泛音。以发烧友最常听的音乐来说,标准88键的钢琴最低音25Hz,最高音16.5kHz;小提琴基音为200Hz-1250Hz,泛音直上 16kHz;男声基音频率是100Hz-950Hz,泛音直上8000Hz;女声的基音频率是250Hz-1050Hz,泛音直上8000Hz。由此可见基音非常重要,能把乐器与人声的基音完整重现,听起来就极其逼真写实。当然M1 Moya音箱的2只C175中低音单元也用上声波导管结构,两个指数锥形管延伸至背后,完全消除背波干扰与寄生共振,带来非常精确的瞬态反应与真实效果。

在M1 Moya音箱上最引人瞩目的无疑是低音阵列,8只C225-100H低音单元分列左右,每一只都能够承受800W的音乐功率。与所有Vivid喇叭单元一样,C225低音使用径向极化磁铁结构,由于Vivid喇叭单元后面有TTL声波导管结构,为了配合导管中央必须留有够大、足以导出背波的孔洞,磁铁必须做成像甜甜圈的形状,C225就用了12个45mm长的高能稀土磁铁,装在11公斤重的高纯度钢块中,扁平铜音圈耐温超过300°C,能够承受极高的功率长期工作。每对 C225-100H低音水平相对排列,透过坚固的钢拉杆将低音单元背靠背结合在一起,完全消除反作用力解决振动问题。Vivid在M1两侧的9英寸低音单元旁,设计了一个微笑状的开口,称为RCP,透过与低音单元一样的对称布局,消除箱体对气流进出带来气压改变的反作用力。

有这种特殊结构,所以M1 Moya音箱不需要坦克级的箱体,整个造型均采用三明治材料配置,里面再加上大量复合材料支撑,别忘了矩阵Matrix结构就是设计师Dickie的妙招,所以巨大的M1 Moya音箱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刚性。单元都是自家设计开发,M1 Moya音箱因此可以用简单的,低阶的分频线路实现声音的完美连贯。8只9英寸低音负责100Hz以下的极低频,独一无二的设计让它的低音听起来又饱满又丰润,如果你喜欢厚重一点,有真正下潜的极低频,M1 Moya音箱绝对可以满足你的胃口。不过,Vivid的低音虽然丰腴饱满,却没有咄咄逼人的压迫感,朝两侧发声能推动足够的空气量,表现管风琴的最低音卷动裤管,表现军大鼓的动态声震屋瓦,但其手法却是柔和的,并非直接强击的。饱满丰富的低音,更可向上以八度泛音方式影响中、高频的表现,让整体声音清晰通透又很温暖舒适。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对立体声音响来说,英国Vivid Audio M1 Moya音箱的出现,让我们见证一个新的“伟大”时代降临。五分频13单元的超级制作,每个单元都用上TTL声波导管结构,箱体曲线出众没有平行面,完全自制的单元,尤其是Vivid第一次使用的钻石高与中音,让这对音箱极度通透没有音染却又优雅美丽悦耳。这不但是设计师Laurence Dickie的梦想,同样是所有发烧友的终极梦想。

历史年表

1960年

Laurence Dickie于1960年出生在英格兰,母亲是法国人(外语老师),父亲是苏格兰人(数学老师),他在德比郡(Derbyshire)度过了童年,这是英国一个风景如画的地方,位于早期工业革命中心。

1966年

Clairtone G2结合时尚设计和先进的声学技术,无缝地融合了现代材料,推出奇特的球形扬声器,可360度旋转,在房间任何角落都能获得最佳的声音。

1969年

森海塞尔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开放式耳机,HD 414的销量超过了1000万部,是有史以来最畅销的耳机。

1971年

B&W展示了70 Continental音箱,成为音箱美学设计的新标竿。同时丹麦Bang & Olufsen也发布了具有无比创意的Beogram 4000黑胶唱盘。

1972年

Techanics SL-1200直驱黑胶唱盘推出,1979年推出MK2改进版,成为一代经典产品。

1974年

Dickie用父亲的Vitavox全频单元制作了第一个音箱。B&W推出三单元的DM7箱,有专门设计的喇叭单元,其重点是质量而不是成本。

1979年

索尼发布了随身听,这是一款时尚的便携式设备,集成了飞利浦的卡式磁带和Nathaniel Baldwin的耳机,成为音响史上的划时代产品。

1980年

令人兴奋的日子!Dickie在暑假期间用KEF喇叭单元制作了传输线式箱。同年B&W推出经典的801音箱。

1982年

更进一步把KEF的传输线音箱改为主动版本。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光盘播放机CDP-101,售价为674美元,每张CD的售价约为15美元,最初CD机被视为奢侈品。

1985年

B&W Active 1音箱推出,搭载Dickie设计的MOSFET放大模块。

1986年

B&W决定生产基于MOSFET放大模块的单声道放大器MPA1,输出功率125瓦放大器,另有桥接输出800瓦的MPA 810,Richard Shenfield负责的外观设计堪称典范。

1988年

矩阵Matrix结构的概念大获成功,第一代801监听音箱也改为Matrix 801。

1990年

Dickie意识到音箱结构仍有改进空间,他开发了一种使用背负载号角的技术

1992年

从鹦鹉螺贝壳得到灵感,Nautilus(鹦鹉螺)QB&W成立25周年时及时完成,最终决定投入生产。延续Nautilus音箱的经验,同时推出了造型小巧新奇的Blueroom系列扬声器。

1993年

最终版本的鹦鹉螺音箱在卢森堡展会中推出

1995年

在B&W前总裁Robert Trunz的支持下,Dickie开始研究各种异想天开的喇叭单元。

1996年

Dickie设计了一个低音炮PV1D,把两个鹦鹉螺的低音单元装在一个桶状外壳中。

1998年

Dickie设计了一个小型圆形主动扬声器,低音和中高音各有独立箱室。

2001年

B&W前总裁Robert Trun搬到了南非,以方便进行唱片制作,他把原来B&W代理商Philip Guttentag介绍给Dickie,二人一拍即合开始合作。

2002年

Vivid Audio正式成立,意为生动的声音。

2003年

Vivid的第一个产品B1开始成形,搭配的S1低音炮原计划在B1发布时推出,但由于当时缺乏足够强大的D类放大器而被搁置,C225低音单元却被证明是成功设计

2004年

Vivid的B1、K1和C1音箱在南非约翰尼斯堡正式推出。

2006年

V1和V1.5分别作为家庭影院环绕声扬声器推出。

2007年

Giya系列音箱推出,以南非传统的祖鲁舞来命名。

2010年

在美国CES展会上推出G2音箱。

2012年

同样在CES展会上发布了G3音箱。

2013年

设计Giya家族中最小的成员G4,与它的较大的兄弟不同,G4需要新的长冲程低音单元和一个100毫米中音单元。

2014年

庆祝Vivid十周年推出B1音箱。

2015年

推出G1 Spirit旗舰音箱,比G2有更好的低音表现,这需要一个更大的低音磁铁,并且意味着箱体要重新设计。

2017年

由于市场需要较小型的音箱,Kaya系列推出,价格更亲民,外观由Matt Longbottom (伦敦)及Christoph Hermann (维也纳)共同设计。

2018年

K45和K90在德国慕尼黑音响展会上推出。

2019年

S12书架箱的设计开始了,过去用于Giya的技术无法复制,箱体材料必须从新开发,最终使用硅酮模具和射出成型的新方法制作。

2020年

新冠肺炎大流行使世界陷入停滞,尽管如此S12的生产仍取得进展,此时C35的设计工作也开始了。

2021年

在国际旅行封闭近一年之后,Dickie再次前往南非,返回英国后却被隔离,但时间没有浪费。Moya M1的第一批设计草图完成了。

2024年

英国Vivid Audio M1 Moya音箱

总代理:泽森音响(0754)87124153

售 价:¥3800000元(可定制配色)

——END ——

豪横且高性价比的百万系统 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Magico S3MKIII

原创 文/陈建华 新音响New Audiophile 2024年09月18日 16:30 广东

百万元级音响系统谈性价比?没错!不仅很有性价比,并且品牌豪横,是各自品牌的中高端级。Magico魔域与Dan D'Agostino大丹是近年来美系音箱美系功放中最顶端的代表品牌,但豪华品牌中同样有高性价比的型号。比如本次在广州典雅音响花园听音室中搭配Magico S3MKIII 2023版音箱与大丹Progression Preamp金版立体声前级、Progression SE M600单声道后级,若您亲自到场聆听,其出色的声音表现令人印象深刻,若说音色喜好因人而异,宽阔又深邃的音场可能与环境或者摆位有关,但一套高级音响所需要的细节无所不在的高分析力、从容无压缩的大动态同时又要有宽松无比完全没有压迫感是声音体验,而人声与乐器的稳定的结像,唾手可得的声音层次感这些“硬指标”在这套系统中不算什么,你能相信它们的定价“仅仅”百万人民币吗?

如果说上世纪九十年代百万音响屈指可数,并且都是超级大型的器材,那么,现在的百万音响系统都走越来越精致的路线,别说功放和音箱了,就是数播、CD机加解码加时钟组成的音源都轻松过百万的。要在一个豪华且知名度很高的一线Hi-End品牌中挑选出声音、推力都比较全面的功放再加上一对体型适中足以应对五十平方的听音环境的音箱,那么,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Magico S3MKIII是首选。

无论品牌价值还是定位或者声音表现力,大丹Progression系列前后级和Magico S3MKIII 2023版在当今一众差不多价位的器材中显得尤为突出,产品定位也是两品牌的第二阶梯,相比旗舰系列更有性价比,且更适合对音响素质要求极高的音乐爱好者或者发烧友在家庭环境使用。别看Magico S3MKIII 2023版落地音箱箱体不是很大,也只配备了两只上9英寸低音单元,但无论低频能量、声音规模感或者瞬态响应,已经是很多12英寸低音单元无法逾越的。喇叭单元大不代表好,现在还在纠结没有12英寸以上低音单元的三分频音箱不玩的发烧友,是不是该好好反省一下?

大丹Progression系列前后级

Dan D'Agostino先生曾经是Krell的首席设计师与创始人之一,是音响界的名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即缔造了Krell的传奇。他后来离开Krell于2009年用自己的名字自创Dan D’Agostino这个引以为傲的Hi-End级品牌。Dan D'Agostino打破传统功放产品方方正正设计,在外观上有了极大的突破,增加了弧线和金属间色带来流动的美感,设计灵感源自瑞士顶奢宝玑(Breguet)腕表的显示屏,更是带给拥趸极大惊喜,产品一发布就受到全球音响爱好者以及媒体的重点关注。

Dan D'Agostino对表头装饰的指针式模拟电平表的理解是非常极致的,做工足够精细,足够抢眼,但还得不艳俗,这自然是需要品味与阅历提炼的,对声音的理解亦是如此。凭借十足深厚的阅历与功力,Dan D’Agostino的产品对简约与精致、奢华;对古典美与现代工业结合的驾驭能力令人赞叹,不仅外观上打破传统放大器的设计,声音才是Dan D'Agostino的设计灵魂,而唯一能实现这种体验的方式就是使用尽可能完整的信号组件,做到其他音频放大器无法做到的,尽情释放扬声器的潜能,比如无失真的实在功率输出、卓越的声音控制力和精湛的音乐表现力、精致的音乐细节,三维空间感和惊人的动态,这是Dan D'Agostino的设计哲学,从品牌成立以来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Progression金版立体声前级

Progression金版立体声前级相比标准版,表头装饰由红铜原色改为镀24K金处理,内部元件也有所升级。Progression系列的指针式表头和奢华的旋钮设计,源自最初的Momentum旗舰系列,如今Progression系列令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旗舰的精髓。Progression Preamp立体声前级是大丹建厂以来的第二款立体声前级放大器,也是基于旗舰Momentum研发而来,并带有更多的新功能,其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Momentum所不具备的数字模块(需加装)。而Progression金版前级又是标准版(红铜色表头即为标准版)的升级版。

Progression Preamp规格

●频率响应:0.1 Hz 至 1 MHz,-3dB / 20 Hz 至 80 kHz,+/-0.5dB

●信噪比:-95 dB,未加权

●增益:+8 或 +14 dB,可切换

●颜色:银色或黑色,可根据要求提供定制饰面

●失真:< 0.018% THD+N,20 Hz 至 20kHz

●输出:2对立体声平衡XLR

●功耗(待机时):<40W

●模拟输入:4对立体声平衡XLR,2对立体声单端RCA

●数字输入(安装 DAC 模块):1 个 USB A 型、1 个光纤 Toslink、1 个 SPDIF 同轴

●尺寸:457 x 109 x 305 mm

●重量(含电源):18 kg

Progression前级仿效 Momentum前级的分体式电源设计,电源电路巧妙地安排在其机器底座上,并有额外的防电磁干扰设计,给前级电路提供更纯净的工作环境。另外电源底座提供有额外多一组的电源输出端子,方便日后添置其他Progression系列产品使用。沿袭Dan对瑞士伯爵表的钟爱,Progression 前级面板右侧设有两个小小的VU表盘,除VU显示外还能充当左右声道平衡与音量调节辅助用,而音量控制旋钮则依然设计在正中间。相较于Momentum 前级的音量控制旋钮,Progression 前级身上的音量旋钮则更显精致一些。这个音量控制是通过全平衡步进梯形电阻实现,所用元件均由Dan亲自精挑细选,完全不用担心会对机器音质有所影响。Progression 前级带有两组独立的输出端子,他们既可以各自独立使用,也可以让其中一组专门用于输出到超低音扬声器。

应用已久的红外遥控虽然技术成熟,但无可避免会存在受障碍物影响而无法操控的弊端,大丹为 Progression 前级的遥控器引入先进的蓝牙无线传输技术,对比红外传输,有着无死角、范围更广的好处,让遥控操作更好用。

大丹Progression SE M600单声道后级

全新特别升级版 Progression SE M600 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包括S400立体声后级)是大丹厂方特别为乐燊贸易公司生产的独家型号,对比原标准版本,提供更大的功率输出。与Progression金版立体声前级一样表头装饰由红铜原色改为镀24K金处理,内部元件也有所升级,当然升级最大的自然是输出功率以及变压器和元器件。

Progression SE M600单声道后级规格

●输出功率:600瓦/8Ω,1200瓦/4Ω,2400瓦/2Ω

●频率响应:1- 200 kHz, -1dB

●失真:0.15% @ 1 kHz

●讯噪比:105 dB

●输入阻抗:100k欧姆

●输出阻抗:0.15欧姆

●尺寸(WHD):457× 229× 584 mm

●重量:57 kg

Progression SE M600 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升级了全新的变压器,有着更高规格及提高电压能力,从而增加了功率输出。专利的超级电压轨 Super Rail 线路,能更好的改善动态,更低失真值和更好的控制音箱能力。另外,400,000 微法拉电容总量,为整个电能储备提供了保障。Progression 新版本放大器内设计为直接交连,完全互补驱动模块,每声道使用42枚功率放大晶体管。

ProgressionSE M600 单声道后级两侧的散热器,由单块重达22 kg的实心铝材刨挖而成,每边的散热器开有十一条上下贯通的文氏管垂直管道。当功率管所产生的热量传递到散热器之上,文氏管道结构内的空气被加热后即出现压力差,从而加速空气由下而上流过管道的速度,比起至普遍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要高出百分之九十!

得益于Dan D'Agostino自行创新研发的Super Rail“超级轨道”。由于每个放大器有两个电压线路,正极和负极,传统功放电压输出会在正负极两个“轨道”之间摆动而产生自然损耗,输出效率不足,Dan D'Agostino 的Super Rail“超级轨道”技术就是要突破这困局。受汽车引擎中使用涡轮增压的启发,Super Rail技术在输出级之前采用了更高的电压线路。这个电压“升压"令音乐讯号的摆动更靠近输出线路,从而提高动态、降低失真,提升喇叭的驾驭能力。M600 单声道后级放大器在8Ω负载下提供 600W 输出,4Ω负载下倍增至1200 W,更惊人的是,在2Ω负载下还能再倍增至2400W。

均衡全面的Magico S3MKIII 2023版

今年是Magico建厂20周年,20周年纪念版音箱S5在五月份的慕尼黑音响展上亮相,将S系列的音箱作为自家20周年纪念版音箱,证明S系是Magico非常注重的系列,现在在产的Magico 立体声音箱中分为三个系列,之前的Q系列已经停产,S系列是三个产品系列中仅次于旗舰M系列的,S系列以下还有一个A系列,箱体是方方正正的铝合金箱体,高音单元则是铍高音,而S系显然是更接近M系的,使用弧形铝合金箱体,使用M系列上的纯铍+钻石涂层高音单元。

Magico S3MKIII 2023版是四单元三分频设计的中型落地箱,使用两只9英寸低音、一只5英寸中音和一只1英寸纯铍/钻石涂层高音,可以说是Magico音箱中最有性价比、声音最均衡的产品。其高112cm的高度,43cm的深度与30cm的宽度,就非常适合对声音有高要求的发烧友在家庭环境使用。Magico 创始人Alon认为推出音箱产品的公司多如牛毛,如果只是“设计”却不自己生产,只能制作出“另一个会发声的产品”,却不能做出最好的音箱。Magico不买现成的喇叭单元,要打造出世界最好的音箱,自然喇叭单元也都是自家研发的,并且想怎么用就怎么用,旗舰产品的单元和技术能使用到下一级的产品中。

Magico S3MKIII 2023版数据指标

●1只1.1英寸MB5FP纯铍+钻石涂层高音单元

●1只5英寸第8代 Graphene Nano-Tec中音单元

●2只9英寸第8代Graphene Nano-Tec低音单元

●灵敏度:88dB

●阻抗:4Ω

●频率响应:24Hz - 50kHz

●推荐功率:50 - 750W

●尺寸(HDW):112×43×30cm(连底座43cm)

● 重量:101kg

Magico S3MKIII 2023版所有中音与低音单元都采用了第8代的 Graphene Nano-Tec碳纤维及奈米石烯混合编织振膜夹心结构,有着比高碳钢高出50倍张力强度,还是全球第一个采用“椭圆型对称架构”的喇叭单元,能实现振膜的整体力学分布更理想,达到更好的声音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1.1英寸MB5FP纯铍+钻石涂层高音单元,是这是全球首款28mm铍球顶高音,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制作的钻石涂层高音,可达到金刚石的硬度又没有其他钻石高音质量太重的问题。

S3MKIII 2023版音箱展现了精致而坚固的设计美学,箱体由四块厚度从1/2英寸至2英寸不等的独立挤压铝板精心构造而成,展示了Magico对卓越工艺的不懈追求。每块板材包括前挡板都经过精密的机械加工,共同构成了一个光滑的无边缘外观。Magico利用3D激光干涉测量系统,精确地评估箱体共振对音箱声学输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采取内部支撑和阻尼技术,从而在最终产品中实现声音性能的全面优化。顶板经过巧妙的曲线加工和微妙的倾斜设计,有效减少箱体衍射现象并消除了垂直驻波。底板更为厚重,集成了全新设计的三点式支撑系统和创新脚架,这些设计不仅降低了音箱的整体重心,增强了稳定性,还有效降低了环境噪声,并极大提升了音箱的动态表现力。经过这些努力,新一代S3音箱的箱体在降噪表现相比前代产品有30%的提升,这不仅标志着Magico在音箱静音技术上的进一步革新,也确保了S3音箱能够以更清晰、更纯净的声音输出。

Magico S3MKIII 2023版特色技术

-

- 汲取旗舰M9技术精华

- 精密的机械加工铝板构造, 构成光滑无边缘箱体

- 曲线加工和倾斜设计, 减少箱体衍射现象, 消除垂直驻波

- 全新设计三点式支撑系统, 有效降低噪声, 提升动态表现

- 降噪表现提升30%

- 28毫米钻石涂层铍振膜 - 高频还原接近于完美

- 先进石墨烯和碳纤维材质夹心结构, 显着降低失真, 强化中音的透明度

- Graphene Nano-Tec锥体技术强化版本低音单元, 比高碳钢高出50倍张力强度, 实现了最佳刚性重量比,保持极低失真,提供优越低频输出

典雅音响花园听音室实际声音体验

感谢广州典雅音响花园提供整套试听器材与听音环境。典雅音响花园这个听音室实内面积大约31平方米,宽度大约4.3米,深度大约7.3米左右,高度在3米左右,属于接近黄金比例的试音室,试音室的声学装置以扩散为主加上局部吸收,在这样的环境下听同样的音响系统,可比展会上的声音好得多!

这次典雅音响花园为大丹与Magico这套功放、音箱系统搭配的是日本心乐SOULNOTE的S-3旗舰SACD/CD播放机,作为SOULNOTE新一代“机皇”, 一经推出在日本横扫各大奖项,几乎所有的日本音响评论员都更换了这台播放机。SOULNOTE S-3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顶级单体SACD/CD播放机中的佼佼者,作为大丹前后级和Magico S系这套组合的音源,素质绝对过得去。

播放2024年《原音精选》SACD版,第一首林忆莲《为你我受冷风吹》,前奏几声重力敲击的键盘铿锵有力,形体感明确,当深沉的低音键经由这套百万级系统发出浑厚饱满且有力、既深远又厚重的音色,为旋律温婉节奏舒缓而深情的前奏带来了音色变化,随即带出林忆莲独特的嗓音和深情的演绎,林忆莲真假音的转换灵活“表情”,滑音细节、轻微的换气声也没有逃过这套系统的解析,到了高亢激昂的部分依旧维系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音色变化,而不是以前在普通高保真系统听到的“一线天”的直白唱法,虽然是1995年发行的专辑,近三十前的录音在这套百万级音响系统的诠释下一点也没有“陈旧感”。无论人声还是乐器的质感、密度、通透度都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首1989年发行、获得香港中文电台十大中文流行金曲的关淑怡《 难得有情人》,则是更早的录音,迄今为止有35年了,当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Magico S3MKIII奏起这首我既熟悉有陌生的音乐,节奏鼓的重鼓点低频下潜非常深且非常绵密扎实,深沉有力,直向地面方向砸,又轻松弹起,我还纳闷怎么35年前出版的歌曲会有如此丰厚的低频,且如此轻松,原来是系统真的到位,特别是 Progression SE M600单声道后级信手拈来轻松无比的控制力,既有鼓的能量和形体感,又有柔韧性与弹性,质感极佳, Magico S3MKIII 2023版的两只9英寸低音别说满足典雅音响花园这个30余平方的试音室,即使环境再大20平方,也能轻松应对。

SOULNOTES-3旗舰SACD/CD播放机、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Magico S3MKIII这套组合重现的中频是非常迷人的,2024年《原音精选》第四曲《笛子姑娘》是来自叶振棠2012年在西贡景辉教堂的现场录音,这是风行唱片为叶振棠重新录制的他自己八十年代初的老歌,虽然伴奏并不复杂,只是钢琴、萨克斯风、长笛、低音提琴与少量打击乐器,但整个音乐结构丰满,开头长笛悠扬在耳边回荡伴随犹如山间清泉流淌的钢琴描绘出美妙的音符,带入叶振棠令人沉醉的绝佳男中音,叶振棠宝刀未老,很难想象是当年已经67岁的叶振棠现场录音他的音色厚重磁性,深沉而充满着情感,能从这套系统明显感受到他的低音部尾声的气息是向下颤动轻轻收尾,这个微弱的细节一般发烧音响是解析不出来的,整首歌中分量虽然不多,但犹如海浪涌动的低音提琴,每一次拨弦就犹如海浪轻拍岸边,萨克斯空气感的流动历历在目、三角铁、风铃非常轻柔,需要系统有足够的分析力,方可播放出在空气中延续长达数秒的震动再慢慢消失。不信,你们可以自行购买这张试音碟再到你们自己的音响系统试试。

仅仅用几首乐曲测试一套系统,是不够的,实际上无论您用什么类型的音乐测试这套系统,您要的音响性,什么瞬态响应,低频的下潜深度、层次感和速度感,什么声音细节、结像力、声音醇厚度,对这套系统来说都是自然而然的。其他同价位系统可能需要费九牛二虎之力经过反复的调教才能达到,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和Magico 新一代的S3音箱却能信手拈来,轻松又宽松。

哪怕非常难于播放的大编制音乐甚至大鼓类型的打击乐,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和Magico 新一代的S3音箱都随意就可营造跌宕起伏的声音气势,轻松呈现鲜活逼真的音乐感染力,音色细致透明中饱满的声音密度,更有音乐美感和清晰的音乐轮廓,有深邃、宽阔和庞大的声场,有高分析力、宁静、干净的背景,从而令音箱“隐身”消失了。

总结

这套百万元级系统呈现的声音风格与传统美系音箱完全不一样,整体音色调子不软不硬,自然流畅,既不过分理性冷艳呈现出比较秀丽单薄的中高频,也没有一些音箱利用“无病呻吟”过分饱满厚润的中低频音染制造感性讨好部分发烧友,对于音乐画面立体感和氛围感的营造非常稳定而准确。这套系统的声音表现实在是太全面,比起传统美式音箱精细柔韧很多,能忠实重现所播放的音乐软件的任何声音元素,分析力极高且声音极为轻松、宽松、其低频遒劲声底沉稳、中高频声音开扬俊朗活跃,传到耳朵没有一丝的压迫感,能令人“心旷神怡”地欣赏音乐。

大丹Progression前后级与Magico S3MKIII 2023版音箱组成的百万级系统,虽然售价不便宜,但出色的声音表现,综合下来,其性价比是超高的。相比之下,本身售价就不便宜的大丹和Magico居然变得这么厚道了?对,这是一套豪横且有性价比的好系统!在这样的系统上,不需过分描述,因为您需要亲自去体验,才能体会到在一些博物馆看到名家真迹的震撼。

总代理:乐燊贸易(021)52300052

—END—

相关问答

音响什么品牌好盘点世界十大著名音响品牌-ZOL问答

本文将对世界十大著名音响品牌进行介绍。首先是美国著名音响品牌Bose。成立于1964年,Bose一直处于全球扬声器制造商的前列。具有独特的技术水平和人性化设计...

音响名牌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ZOL问答

在选择音箱时,需要考虑音质、外观、功能等因素,并根据自身需求做出合适的选择。同时,在购买前最好先进行市场调研,比较不同品牌之间的优劣之处。希望以上信息...

什么牌子的音响最好?世界十大音响品牌排行榜?

世界十大音响品牌排行榜:Bose博士、哈曼卡顿、JBL、EOGO、Tannoy、Yamaha雅马哈、Dynaudio、B&W、惠威Hivi、漫步者EDIFIER1.Bose博士:Bose博士...

全球排名前10位的音响分别是?_汽配人问答

[回答]世界音响品牌排名:1JBL(于1946年美国,音响及信息娱乐产品的全球生产商,全球最大专业扬声器制造商之一,哈曼(中国)投资有限公司);2博士Bose(...

世界公认音响十大品牌?

世界十大名牌音响主要有:丹麦的AVANCE,英国KEF和Acoystic,德国的ELAC,美国的JBL,丹麦尊宝,英国的天郎、ATC,还有丹拿和Bowers&Wilkins。以下是详细介绍...

世界顶级音响十大名牌是哪些?-懂得

顶级音响的十大品牌,依个人之见排名如下:1、雅马哈雅马哈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它的数字投音技术更是公认的标杆。雅马哈可以控制多个扬声...

世界十大名牌音响有哪些?

世界十大名牌音响主要有:丹麦的AVANCE,英国KEF和Acoystic,德国的ELAC,美国的JBL,丹麦尊宝,英国的天郎、ATC,还有丹拿和Bowers&Wilkins。以下是详细介绍:....

电脑音箱十大品牌排行榜什么牌子好?_齐家装修问答

十大多媒体音响-音响品牌榜中榜:1、漫步者(创立于1996年,是目前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专业多媒体音响企业)2、惠威Hivi(美国品牌,世界顶级的扬声器...

世界十大车载音响是哪十大

[最佳回答]1、FMACOUSTICS:它是目前世界最顶级的HI-END品牌,而且价格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承受得了的,一个立体声后级的价格就得近6万美元(查成交价|参配|优惠...

世界顶级音响排名前十的是哪些?

顶级音响的十大品牌,依个人之见排名如下:1、雅马哈雅马哈是世界上最大的乐器制造商之一,它的数字投音技术更是公认的标杆。雅马哈可以控制多个扬声器,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