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院业务 正文

音箱布局 音响空间设计与布局分享,环境比器材更重要,小空间的驻波处理

音响空间设计与布局分享,环境比器材更重要,小空间的驻波处理

在过去几年,我一直在书房使用近场聆听环境(距离喇叭仅1M),看电视电影打电动才使用客厅的5.1系统。这样的好处是方便跟计算机的各式无损档案与串流结合,但缺点就是音场拉不开,也没办法与家人一起分享二声道系统。

直到年初,起心动念要利用装修家中客餐厅的时机,将书房的系统转移至客厅,用做于与家人共享的影音空间,这样的概念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自我思考、研读空间声学书籍,与家人沟通(父母俩不太想要我破坏他们当年的设计)、加上与设计师研讨利用有限预算达成居家建设的基础,总算在去年底完成,目前自己满意程度应该有85分吧!

当然,充分让家人们也都满意是继续听音乐玩音响的重要过程!

-----------------------------------------正文开始-----------------------------------------------

我家结构隔音尚称良好,用以作为视听空间的客餐厅格局为L:6.23m W:3.00m H:2.68m,大约是18平左右的空间,客厅动线有玄关与走廊两个开口穿过。家父当年设计的格局为沙发座北面南靠背墙,正对南向大面落地窗与阳台,客厅与餐厅空间则以吧台式电视柜隔开,生活动线倒也没什么好挑剔的。(如图,自己乱画很丑别见怪)

但缺点就是投影布幕一放下来就导致两空间分隔,冷气无法贯通;若两声道置于电视柜,也没有硬墙支持低频,沙发靠背墙则5.1环绕效果变差,两声道系统又有SBIR(边界干扰响应)等问题。考虑后决定将聆听位置与电视柜交换,让银幕与器材置于空间短边,自己先手绘了这样的设计草图。(如图)

虽然这样的空间比例不算是黄金比例(教科书:1比1.14比1.39;我的空间:1比1.14比2.32),但也算是驻波不至于太强的正方形空间。经过REW初步计算,仍在27Hz, 55Hz, 82Hz, 130Hz 以及192Hz 左右会有驻波产生,而这样的现象在所有小型空间都无法避免。(如图)

而这样的频段要用合理的低频陷阱捕捉,尺寸也几乎都达到了45cm厚以上,家人必然无法接受,所以还是优先吸收、扩散"中高频",低频以摆位+DRC处理。

视听空间与生活起居空间共享,过于大量的声学处理材料会影响视觉美感,与设计师沟通时,便包含了几个要件为优先:

我的需求:

1. 喇叭背墙面有适量扩散与吸收,背墙角有足以吸收"部分"中低频,又不能太丑的

低频陷阱。

2. 喇叭第一反射点(天花板、侧墙、地面)必须有良好中高频吸收,且不得有未填满的空腔产生共振,当然也不能太丑XD

3. 聆听空间位置后方亦有有适量扩散,落地窗需有全遮光防烟窗帘,吸收扩散中高频。

4. 借机拉设3条音响专线,并整新配电盘。

家人的需求:

1. 小朋友能感到舒适温馨,建材必须无毒,空间不要有明显锐角。

2. 老婆喜欢轻工业风格,最好空间风格能像咖啡厅,带姊妹来下午茶。

3. 间接/直接照明的功能与比例宜人,看电影追剧打电动用5.1简单方便。

4. 容易清洁与维护。

经过数个月的讨论与修改,大致生出了以下的初步设计。(如图)

--------------------------照片与心得-----------------------------------------

施工过程就没什么好贴来看的了,以下分享一些照片与心得。

1. 声学建材部分,全部都是采用Soundbox声博士的产品,这是香港品牌也有实测数据,E1低甲醛,防烟。在淘宝上买得到。运送部分都得打木架才行。

2. 喇叭背墙与聆听位置后上天花板,采用云状单一非对称造型的Cloud 2C扩散板,扩散中心频率约为1KHz,也有些微吸收作用。

3. 侧墙与天花板第一反射点采用EQ30T吸音板,对500Hz以上吸收效果较好。其中特别的是设计师的巧思,因为考虑到我喇叭位置可能移动或未来有换喇叭需求,将侧面的吸音板结合木制拉门设计,可以依照声源位置调整第一反射点。

在使用剧院时我习惯整个关上,减少漏光并避免冷气流失

4. 这些吸音板、扩散板的基座都是请木工师傅利用防焰材实木贴皮制作,框架内采用100公斤立方米的"岩棉"填充,避免空腔共振,也提供了间接照明(气氛灯)的空间。

5. 低频陷阱部分采用101B,八角柱造型蛮特别的,铝制框架外面包覆微孔科技纤维,提供200~1KHz的吸收。

说实在200Hz以下很难有好的材料能吸收(沙发算吗?),不然就是尺寸太大,摆位跟DRC才能根绝。

6. 配电箱部分,原本是30几年老线路,现在直接改成总线,并将所有家用回路换成Siemens 5SY4与施耐德iC60N C63A并拉设三条音响专线(左上),不使用无熔丝开关,我采用的是德国Wohner AES保险丝开关搭配法国FERRAZ 20A保险丝。 (怎么想都觉得节点应该比NFB来得大?)

改造前

材料

改造后

7. 由于电箱就在客厅,距离不长的情况下选择了比白边线好些的线材:NEOTECH NEP-5001

8. 专线壁插则使用CARDAS 4181US,目前我的排插、隔变都使用这款,虽需Run比较久,但确实挺全面的。

9. 音响架采用手工订制的桦木夹板+枫木/铝合金复合脚柱,结合部分采用黄铜螺丝,铝合金角锥+缅甸紫檀椎垫,多种材料提供不同类型的阻尼避免多余谐振。

最后是目前低频频率响应的图(2.1系统 + RME ADI-2内建EQ调整500Hz以下):

灰线是2.0未经过EQ,黄线为2.1系统加上EQ修正

-------------------------总结-----------------------------------

过去在器材与线材上投资,确实有些不一样的变化,但玩了一阵子后发现,空间与摆位的调整确实能造成更大的改变。

当然,这样的改变不一定是改善。除了运用金耳朵之外,我觉得还是要适当搭配。

麦克风进行频响测量,这确实有助于得到更为平顺的空间响应。

尤其是近日把2.0系统加上了一颗超低音,更需要针对摆位与衔接下一番功夫,这部分我也还在学习(之前用RME ADI-2 内建EQ修低频,已有卓越效果,近日加入一台DRC,有更好的体验),接下来会再写一篇2.1系统与DRC的心得。

也请大家指教一起讨论了!

图片欣赏:

音箱摆位10法 - 值得终身珍藏

第一法:三一七比例法

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喇叭摆在三分之一长度处(一),二喇叭之间的间隔为房间 三分之二长度的0.7倍(七)。喇叭最好要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不过没有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调整时,要先找出饱满的低频段,再来找中频段与高频段,高频段不能尖锐刺耳,中频段不能太瘦,请记住,无论采用哪种喇叭摆位法,第一个要找出来的都是饱满有弹性的低频段,以此为准再去调整中频段与高频段。

此法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例如1:1.25:1.6或1:1.6:2.5)的空间,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这是我经常推荐读者尝试的摆法,采用此法时,只要往前或往后移动聆听位置,很快就能「看到」活生生的声音舞台浮出来。

第二法:三三一比例法

将房间长度均分为三等分(三),宽度也均分为三等分(三),喇叭摆在长度与宽度的第一等分交点上(一)。喇叭可以有略微的向内投射角度,甚至不需要向内投射亦可,聆听位置不可贴靠后墙。

此法亦用于尺寸较大、比例均匀的空间。它与「三一七比例法」的精神是一致的,唯一与「三一七比例法」不同的是二喇叭之间的间隔较窄,音场宽度比较受限,但有时会有声音超出二喇叭外侧的惊喜感。此法亦可得到平衡的声音与宽深的音场。美国TAS杂志总编喜用此法。

第三法:螺孔摆法

将喇叭摆在房间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长度之间,然后将二喇叭尽量靠二侧墙(如房间很宽则不需要紧靠侧墙),二喇叭的向内投射角度要大于45度。聆听位置要在投射角交叉线交点之后约0.5-1公尺之间。

此法专治高音太尖锐、中音太瘦、低音不够的缺点,面对许多恶劣的环境时可以取得最佳的效果。这是针对台湾普遍不良空间所提供的有效摆法,百试不爽。只要您用过「三一七比例法」跟「三三一比例法」,仍然无法找到正确的声音时,就可采用此法。

为何这种摆法称为「螺孔摆法」呢?纽约卡内基音乐厅舞台在还没有整修之前,舞台上某处有钉着一根钉子(或说螺丝),那根钉子的位置就是每当霍洛维兹开钢琴演奏会时,三角钢琴前面那只脚的定位。

为何霍洛维兹一定要把钢琴摆在那个固定位置?因为他发现把钢琴摆在那个位置的音响效果最好。

第四法:正三角形法

第一个条件是喇叭要离开后墙(至少要有1公尺以上)与侧墙(至少要有0.5公尺以上)。第二个条件是将二个喇叭与聆听位置画成一个正三角形。

第三个条件是二喇叭的向内投射角度也要45度或更多。第四个条件是这个正三角形可大可小。房间小、后级功率不大时正方形小些;房间大、后级功率大时正三角形就画大些。

这就是俗称的近音场听法。它的好处是可以减少四面墙反射音对喇叭直接音的过度干扰,因此而得到很好的定位感以及宽深的音场。这是能够听到最多、最直接、最清楚细节的摆法。许多评论员在评音响时喜用此法。

如果您的空间没有良好的声学布置,高频段放射太强,或低频段有太多峰值掩盖了低频段细节,我建议您采用这种近音场听法。

第五法:长边摆法

将喇叭反其道摆,以房间的长边为喇叭后墙,其馀按照正三角形摆法。聆听位置不可贴墙,至少要留30公分距离。

中频与低频量感会增强,音场深度会较差。如果第一到第四法都无效时,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摆法的出发点是已经认定把喇叭摆在短边墙面的传统方式无法找到好听的声音,因此换个方位来摆位。

由于聆听空间内各个点的频率响应不尽相同,所以换个方向说不定就可以找到频率响应比较平直的那个点。其实一个聆听空间内的四个方向都可以尝试喇叭摆位,许多人在装横空间时,就已经先认定喇叭要摆在哪里,这是很危险的。

因为有时候您所认定的喇叭摆位点可能就是房间内最糟糕的点,如此一来您就是摆位到死也无法得到美妙的声音。所以,当您无法找到最佳喇叭摆位点时,请大胆换个反向摆。

第六法:菱形摆法

此法只限正方形空间使用。将正方形空间视为菱形,喇叭摆在菱形二边靠墙处。喇叭后面的菱形尖角与聆听位置后面的菱形尖角要做圆弧或圆柱声波扩散处理,二喇叭不宜靠侧墙太近。此时喇叭要有适当的向内投射角度,大约15度即可。

此法专治正方形空间低音轰隆驻波太强的问题。如果正方形空间不想这么摆,那就要塞入很多家具以「平息」驻波。想要做菱形摆法,势必要有一个专属空间,如果是在客厅这种共享空间,菱形摆法是不可能执行的。

第七法:Sound Field摆法

这是最古老的摆法,也是单声道时代至1970年代之间最常用的方法。那个时代真空管扩大机输出功率不大,喇叭也只有一个,所以需要把喇叭贴着墙或塞在墙里,借着墙角墙面增强中频低频的能力,让喇叭发出足够饱满的中频段与低频段。

为了适应贴墙或塞在墙角的摆法,当时的喇叭形体多设计成正面宽、深度浅的大箱体,或干脆把箱体设计成三角形,方便塞在墙角里。此时听到的是整体音乐充满空间,并不讲究真实3D舞台感,也就是所谓的Sound Field摆法。

1970年以后,由于晶体扩大机输出功率越来越大,喇叭的中频段与低频段也越来越饱满,已经不需要依靠贴墙或墙角来增强量感,贴墙或塞在墙角反而让低频段量感太多,让音乐失去平衡,所以喇叭慢慢被拉出后墙或墙角,这才形成了追求Sound Stage的音响美学。

由于许多人都是在客厅听音乐,喇叭摆法受限,不得不跟着客厅矮柜一起贴墙摆,这是无奈的事实。将喇叭贴近后墙摆时,不论是距离后墙50公分或30公分、20公分都没关系,自己去调配即可。通常喇叭不需要向内投射角度,稍微向内投射亦可。假若塞在墙角里,那就要做45度的向内投射。

只能摆在客厅不能拉出喇叭离墙,或高频尖锐、中频、低频薄弱时使用,可以让中频与低频饱满起来,整个高、中、低频可以得到平衡。不过,它也会让音场的深度变浅,层次定位效果无法跟Sound Stage相比。但是,若与刺耳难听的声音两相权衡,牺牲Sound Stage音场的表现而求取好听的声音是正确的作法。

第八法:耳机摆法。

第一、聆听位置高低以普通单人座沙发下去、身体靠在椅背上的高度最好。第二、二喇叭与聆听者的距离,以聆听者靠背坐著,二手前伸、中指刚好接触二喇叭内缘的距离最适合。

第三、二喇叭不必向内投射,喇叭摆放的正确位置以能够从「头顶上」听到声音为准。第四、喇叭的高度,如果是书架型,加上脚架之後大约在100—110公分之间为佳。假若是落地式那就无法讲究了,一切随缘。

第五、聆听位置背後离墙多远多近都没关系,但最好(或许说一定)要有软质吸音材料处理。第六、空间不需要另外多做声音处理布置。

这种喇叭摆法,因为所听到的效果类似戴耳机听音乐,而且左右二喇叭也几乎贴近二耳,所以我称之为「耳机摆法」。

像戴耳机听音乐一般,几乎不受空间条件影响。本来位於音场中央的声音变成在头部之上,本来在左右的声音则仍然在左右。

除此之外,整体声音细节与各种表现变得更清楚更敏锐,而且低频的震撼力与颗粒的清晰更是无与伦比,与一般摆法相比,低频方面好像侏儒变成巨人。

第九法:超低音摆法

如果是2.1系统,只有一个超低音喇叭,最好的摆法是把超低音喇叭摆在二个主喇叭中间,跟主喇叭呈前后一条线,如此一来不会有低频相位差问题,可以听到最饱满的低频量感。

如果想要减少低频量感,可以吧超低音往后移动,此时超低音跟主喇叭之间会产生时间相位差,低频量感会减少。但若是吧超低音靠后墙摆,或塞在墙角里,此时低频量感最多,但低音乐器的位置与解析力要注意。

虽然超低音都有音量与相位调整,不过最好还是先找到最佳的摆法位置,不足处再以音量或相位调整来弥补。

二个主喇叭加一个超低音的目的是要补强100Hz以下低频段量感的不足,同时也可以减轻主喇叭对低频段的负担。

所以,使用时请注意要切断主喇叭的低频,也就是由超低音分频之后,从超低音的输出端接后级,这样主喇叭与后级对低音段的负担才能减轻。唯一要考虑的是超低音的分频网路会不会劣化分频后传给后级的音乐讯号?

有些人刻意让主喇叭全频段发声,只用超低音补足更低的频段,此时更要注意超低音的摆法,避免主喇叭与超低音喇叭的低频段相互产生抵消现象。

第十法:四件式喇叭摆法

先依照二个喇叭的摆法,找出主喇叭的最佳位置,接着再按照相同的方式找寻超低音位置。由于四支喇叭的互动复杂性远远超过二支喇叭,刚开始找到的主喇叭位置不一定能够适合低音柱,所以必须反复移动二组喇叭的相关位置,一直到高、中、低频段衔接没有缝隙,听起来够平衡、音场内的层次定位深度感都够好才行。

大部分使用四件式喇叭的人,都喜欢吧低音柱摆在主喇叭后面,从聆听位置上看不到低音柱。这样的摆法视觉上美观,没有四件式的压迫感,但此时低音柱的声波相位跟主喇叭一定不一样,而且低频量感会比较少。

如果考虑到声波相位的精准,低音柱最好跟主喇叭并排摆,或者紧紧挨着主喇叭摆放,如此就不必担心声波相位差问题,而且可以得到最饱满的低音频。

无论是小喇叭加二支超低音的四件式,或真正四件式喇叭,低音柱与中高音柱的衔接最重要,此外,低频的量感与低频相位的精准最是困扰。

有些空间难免有严重的低频峰值,调小低音柱音量,某些频段会显得不够饱满;调大低音柱音量,低频峰值的压力又太大,幸好低音柱都配有音量调整与相位调整,多少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注意事项:

以上「摆法十法」是最常用的喇叭摆位方式,在一般空间中您应该可以找到其中一种最适合您的摆法。虽然如此,我还要提醒您二件事,第一、「喇叭的摆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一定要用尺量到非常精确」。

如果您觉得用遍上面十种方法都不好听,不要客气,请自己想出与众不同的摆法。喇叭摆位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完全存乎一心。

第二、当您找到好位置、好方法之後,喇叭的些微移动就会变得很敏感。此时,您就要进行微调的工作了。微调工作需要耐心,您不必一口气做完,分几天慢慢听,慢慢调,多拿几张软体反复调整,最终一定可以获得最佳3D立体声音舞台。

最後再次的强调,摆喇叭时您首要把握的思考原则就是:在任何一个房间里都会有一个位置、一种摆法会让您的喇叭与房间发出最和谐的共鸣效果,找到共鸣效果最佳的那个点,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喇叭最佳摆位。

相关问答

音响系统的布局搭配与调试使用?

首先量度出每个音响到人耳之间的距离(一般以高音单元到人耳之间的距离为准),并将测量的距离值输入到AV放大器中。然后消费者在聆听位置上利用声压计测量...

家庭音响位置如何正确摆放

[回答]●左右音响设备的位置摆放:家庭音响的左、右主音箱的位置需要对称布局在中置音箱两旁,距离不要太近,与中置音箱前后距离最好以听音位置为中心呈圆...

问界M7音响安装位置在哪里

[回答]问界M7的音响安装位置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地方。首先是车门位置左右前车门和后车门内都有音响安装这样的布局能让驾乘人员在侧面感受到较为清晰和...

家庭音箱布置?

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房间大小和形状:房间的大小和形状会影响声音的传播和扩散,因此需要根据房间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音箱位置。音箱的类型和性能:不同类型的...

卧室5.1环绕音响的布置?

除了低音炮,其他音箱都可挂墙。前置和后置音箱不要挂在墙角,无需把音效倾斜对准皇帝位,如果直接坐在后墙根,可把后置环绕挂在侧墙。前置音箱摆放位置---听...

装修期间音响如何布置?

2.原因是装修期间墙面、天花板等结构暴露,可以更方便地进行音响布线和安装。此外,装修期间还可以根据房间的布局和设计需求,选择最佳的音响位置和角度,以获...

吸顶音响怎么布局效果好?

安装在一条与房间墙面平行的直线上,而且是主人停留时间最久区域的上方左右对称,这样才会呈现出很好的立体感。像家里的卧室就可以选择装在床头柜一侧左右对称...

请教嵌入式(天花吸顶)音箱布局?

1900元长方形那个中置,俩2250元那个8寸电视上边主音箱,4个1450元的6寸环绕音箱,由于是天花板,不需要7.1.4那4个额外天空声道音箱了,再买一只一万元的国产炮...19...

惠威5.1的音响怎么摆放呢?

1、玩游戏的话建议使用影院的音响布局模式,您说那两个放在侧面。2、这个音箱总体来说挺不错的,前置左右声道要欠缺一点,不过重低音很出众。3、可以,只是左...

HIFI音箱合理距离多少?

HIFI音箱的合理放置距离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房间大小、音箱功率和房间布局等。一般来说,以下是一些可以考虑的指导:1.根据房间大小选择适当的音箱尺寸和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