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分厚铝合金打造的音响箱体:Stenheim Alumine Five来了
专业挂帅的新贵品牌
2010年成立的Stenheim,品牌年纪虽轻,却拥握满满的专业。五个志同道合的工程师,热爱音响和音乐,原本都任职于Goldmund。或许,就是因为那个热情,让他们不想听命行事,而要做自己想做的,实现对音响的终极想像。经过两年的酝酿,2011年他们推出了第一款作品Alumine,那是一个全铝合金箱体打造的书架喇叭,让人印象深刻。2013年,他们把公司交给Jean-Pascal Panchard来经营。Panchard自己有多年销售经验,还曾创办一个音响爱好者协会,让法国和瑞士的音响爱好者与厂商有一个交流信息的平台;随后,他还进入Nagra担任产品经理。长时间浸淫于音响圈,而且熟悉制造商和市场两端生态,Panchard入主Stenheim,自然能为公司带来一番新风貌。
在领导班子换血后,Stenheim推出了第二代Alumine,是为Alumine 2,如果为其加装一只低音柱,可以构成Alumine 3。这样聪明的设计,让Stenheim喇叭可以「单点」,也可选「套餐」。Panchard人面广,他找上同为瑞士品牌的CH Precision合作,也请ABC PCB帮他们做分音器的线路板,更建立与日内瓦科技大学与西昂科技大学的产学合作关系。先前的五位创办人是工程师,但Panchard不是,他虽然当初在学校念的是电子,但出了社会都在做商业实务,他知道自己接掌Stenheim,得要有技术奥援,除了技术长Lucas Perrin外,找来外部资源借力使力,这反而让Stenheim的研发实力不退反进。
他看准了音响市场发展,要做出不一样的产品,不能往低价走,那会遭遇到意图分食大饼的3C与IT厂的挑战;要让年轻的Stenheim可以一举站上高峰,只有一途,就是一路向上攀登,追求Hi End和极致。2014年Stenheim又推出了Reference系列,包括D'Appolito镜像对称设计的Reference Ultime和四件式的Reference Statement,让Stenheim站稳了Hi End喇叭品牌的地位。2017年才推出的Alumine 5则撷取了Reference系列的技术精华,让颠峰成就实现在次一级的产品上,教人在Alumine 5上便可探见Stenheim Reference系列的堂奥。
2017年才推出的Alumine 5则撷取了Reference系列的技术精华,让颠峰成就实现在次一级的产品上,教人在Alumine 5上便可探见Stenheim Reference系列的堂奥。
1公分厚铝合金精工打造的箱体
作为Alumine系列的老大哥,Alumine 5的份量十足,单支喇叭就重达100公斤。很大部分的重量来自那个全铝合金的箱体,每一块铝合金板足有1公分厚,由瑞士的专业金属加工厂制作,每一片铝板的误差最多最多也不超过0.1mm,也就是误差不超过一根头发的直径。板材均经过阳极处理,表面呈现喷沙质感。两侧还有磁吸饰条,用家更可更换不同颜色的饰条来变换心情。瑞士金属加工和精致工业闻名于世,体现在Hi End音响上,每每让人叹为观止;Stenheim喇叭也是这样,在极简之中,展现精微奥意。
Alumine 5看起来分为上下半截,其实箱体是一个,只是各单体有其独立的腔室以避免背波干扰。两只低音单体各有一个长条状的低音反射孔,位于低音单体的上下两侧。整支喇叭都是由铝合金制成,每一块铝合金板足有1公分厚,由瑞士的专业金属加工厂制作,每一片铝板的误差最多最多也不超过0.1mm。
两侧还有磁吸饰条,用家更可更换不同颜色的饰条来变换心情。
板材均经过阳极处理,表面呈现喷沙质感。
各单体前有导波器,后有专属腔室
箱体内部根据单体配置区分为四个腔室,隔间依然采用铝合金板。高音和中音单体背后皆为封闭的独立腔室,下方低音所使用的腔室则有通道相连,还有开口导出,开口位置就在下半截的低音箱体上下两侧,各为一长条状的通道,是为低音反射式设计。前文说到Alumine 5是Reference系列的技术下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用上Reference系列的高音和中音单体。高音单体是一只钕磁铁驱动的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中音单体也是钕磁铁系统驱动,口径是6.5吋,低音则一共用上两颗10吋单体。值得一提的是,像Alumine 5这么高价的喇叭,Stenheim竟然没有跟随当前Hi End市场那样,用上钻石或铍振膜等罕见材质;虽然原厂没有提到中音和低音振膜材质,却罕见地在中音和低音单体悬边用上了绉折式布边。Stenheim还特别为单体设计了浅号角开口,均可见于高音、中音和低音单体上,具有一定控制扩散角度、提高单体效率、增加传送距离的作用。
喇叭厂找外部厂商提供零件和箱体材料不稀奇,能够一条龙自行开发生产的厂商当今还真是不多。重要的是厂商得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么做,而且有足够的know-how来制作。Stenheim也是这样,把需要的零件找齐,把自己需要的规格开给外包厂商,最后得到的仍是符合自己标准的部件,但是节省了生产线、作业机器的维护和折旧等成本,更符合经济效益。
高音单体是一只钕磁铁驱动的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单体前缘还有浅号角的导波器设计。
6.5吋的中音单体,悬边采用绉折状的布边悬边,并且开口处也有号角状导波器。
国内Stenheim专家就在博韵音响
试听地点就在代理商博韵音响的试听室。位于大直北安路上的博韵音响,落脚当地已经25年。老公寓楼层面积不大,在这里作Hi End音响生意,老板杨文哲没有两把刷子是不行的。博韵专注在两声道上,低、中、高价产品都有,品牌不多,但是市场区隔清楚,并且每个牌子都是杨老板千挑万选下决定销售的。就连Stenheim也是,杨老板卖了好多年,从这品牌刚引进台湾时,他就开始卖,台湾多数的Stenheim喇叭都是他卖出去的,这些博韵的客人能有机会品尝到Stenheim的声音,实在幸运。
喇叭怎么搭才好,店家最了解。虽然Alumine 5有94dB,博韵杨老板的经验是小功率扩大机推起来也没问题,几台高级综扩搭配的经验也不错,「我用过Mark Levinson No.585和Orpheus Absolute Integrated,搭起来都很好听,但是一旦用上更好的前后级,就回不去了。」换用功率更大的后级来推,声音更为轻松,动态也更有余裕。基于这样的经验,杨老板这次端上Mark Levinson No.52和No.53前后级伺候,要的就是推出Alumine 5的最佳表现。讯源配的是同样来自瑞士的Orpheus Absolute CD;线材则以ART的线材与Audience并用,讯源并且加上Nordost QKore接地,喇叭线则用上VertexAQ的制震器。
经销Stenheim好几年,对于他们家的喇叭,杨老板赞不绝口。我信他,不然,怎么会从经销做到代理?经销不必承担进口、贸易、囤货的风险,但转为代理商就不一样。只是,如果遇上真爱,冒险又何妨?我相信杨老板是真的喜欢Stenheim,因为,经过一个下午,我也快要爱上它了。
博韵二楼试听室空间约与一般住家的试听室差不多,纵深够,但宽度、高度略不足,需要花时间调整。
试听当天主要的讯源是同为瑞士品牌的Orpheus的Absolute SACD,其金属加工水准亦是不凡。
当天搭配的扩大机包括Mark Levinson No.52两件式前级,此机将电源和逻辑控制的线路做在一个机箱(左),主要的前级线路做在另一个没有萤幕的机箱里(右),彻底隔离了任何可能的干扰源。后级则是Mono-Mono的No.53单声道后级。
好似瑞士乡间的清新空气,犹如阿尔卑斯山水脉清泉
Alumine 5的声音直接、坦白,没有矫饰和隐藏。音质纯粹,音色自然。记得我开头所提的那张Stenheim官网的照片吗?那是他们公司周遭的景致。阿尔卑斯山横过瑞士,整个山系就像老树的错节盘根,牢牢抓住整个瑞士地界。他们公司就在阿尔卑斯山群之间,公司后山就是白顶山峰。我觉得Stenheim Alumine 5的声音好似瑞士乡间的空气,又好比阿尔卑斯水脉流出的清泉。你道这种纯净只在中频吗?不,一路到底,由高而下,一路都是纯的,都是净的,都是这样透明而无染的。这样会不会太无趣?不,蒸馏水才是内无一物,矿泉水就算经过即便质地和音调是纯净的,它却能表现出声音的丰富性,流泄出来的音乐不经任何阻碍,也不受任何感染,直扑而来。音乐里该有的素质,就在那里,听的见,甚至看得见。
圣桑的第三号交响曲「管风琴」配器丰富,编制庞大,不仅加上了管风琴,还有两架钢琴。我坐在那里,一路从头到尾听完,Alumine 5带给我一个接近音乐厅的聆听感受;它的声音是开放的,音场是开阔的。其间,我和杨老板讨论空间和声音的协调问题。他表示自己的空间太小了,在低频上段有一个明显的峰值,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讨论该怎么解决。就着现有的环境条件,在调喇叭摆位以外,很难有其他办法。因此我们开始动手调喇叭。刚开始,喇叭靠的后面,声音干瘪而且混浊,没有神采,特别是低频轰然,那个声音表现完全配不上喇叭和整个系统的身价。我们试着把喇叭往前拉,一边听,一边调,最后往前拉了将近1公尺,并增加了内倾角度,声音这才豁然开朗。杨老板甚至把靠近背墙陈列的喇叭通通转向,让单体朝后,这时,圣桑音乐里斑斓的色彩和丰富的层次性才展现出来。
第一乐章上半音乐走得欢乐,乐曲开头由小声而渐增,逐渐昂扬的过程,听得Alumine 5的微动态表现实在出色。小提琴以弱音起始,力道逐渐加强,英国管带有哀戚的神色的音调吹出,质地扎实而且定位清楚,弦乐以颤音接续行进,定音鼓在后敲出肯定的节奏,这个层次真好。为什么我前面提到阿尔卑斯的水泉、瑞士乡间的空气,Alumine 5声音高度的透明性,又不是呆板平面,音乐是跳跃的、是活生的,没去过瑞士也没关系,听过Stenheim Alumine 5就知道了。听接下来带入的主题和发展,弦乐与木管的对话,然后加入昂扬铜管,彼此交织。只消系统透明度够好,就能把圣桑在这里的铺陈,一层又一层,又一层,再一层地呈现出来。
Alumine 5的喇叭端子采用WBT制品,共有两组,可双线连接。此外,博韵杨老板是义大利ART线材的爱用者,几乎全线使用ART的线。
低频宽松有解析,高频细致有光泽
好的质感见于第一乐章后半,这段慢板美的可以融化掉整个世界。线条刚毅、箱体坚硬的Alumine 5怎地可以发出这样美的声音呢?旋律是美的,若能把这当中的声音质感给说明白,那个美又更高段了。Alumine 5让弦乐展现了丝绸般的细致光泽,绵密又柔软,底部衬着的管风琴,一段圣咏般的纯净,Alumine 5唱来似乎又更无瑕了。这里的管风琴不凶悍,却是柔软温和,但却探到了这曲子的最底部。Alumine 5箱体不大,原厂数据给出28Hz的低频,我觉得延伸不是太大的问题,重要的是它的低频既宽松又有解析。喇叭最怕低频混浊,有的喇叭可以发出很干净的中高音,但是低频的共振就坏了质感。Alumine 5没有这等问题,两只10吋低音似乎工作的很轻松,吞吐管风琴和低音提琴也是自然的。
第二乐章前半的诙谐曲风乐曲,考验的是喇叭或系统的速度和层次感,Alumine 5虽然有两只10吋低音,但是我觉得反应速度是敏捷的,跟着音乐的急行遁走,临危却不乱。
如果这就是Panchard所要的,难怪乎他会用上这个绉折布边悬边。第二乐章走到后半,在管风琴一阵怒吼,乐团也跟着张扬齐放,一旁的竖琴在管风琴圣咏般的旋律外,奏出晶莹透亮的音符,接着再次进入齐奏高潮,接着又是一段赋格,然后是木管和弦乐的一段卡农。
好过瘾啊!我听的好过瘾,连杨老板上了楼,站在我身后都不知道。若不是我在齐奏时起身去摸喇叭,真不知「杨来了」。我去摸什么?去摸箱体的震动。Alumine 5在乐团震撼齐奏时,箱体的振动微乎其微。这么少的振动,难怪声音干净,甚且这铝合金箱体没有金属声,这还不够高明吗?
音色自然均衡,不见刻意渲染
音质好,就不能不听室内乐。放上Capcon兄弟与好朋友们合作的舒伯特「鳟鱼」五重奏录音,这又是我听过这录音最好的经验之一。怎么说?小提琴一面保有纤细质地,一面又带有相当圆润感,带有贵气的光泽让这鳟鱼比谁都有活力。低音提琴堆出了室内乐难得的深沉与厚度,这般饱满有弹性,还带着宽松感,那两个10吋低音果然不负期望。钢琴音色晶莹而且颗粒坚实,座落在中央偏后的位置,这是激起的溪涧水花以及粼粼波光,真是美啊。大提琴带着鼻音,不甚浓,恰到好处,说出Alumine 5没有在中频段刻意调出渲染音色。只要系统均衡、自然,这份Virgin的鳟鱼录音就会很好听,Alumine 5让我以大音量爽快地与这尾活鱼相搏,直到退出CD,我才放走了它。
一步一步调整喇叭,每次调整都有改变,后来杨老板把喇叭往前拉了将近一米,远离了背墙和天花板驻波堆积的凹洼处,低频干净许多。并且,杨老板还费心把背后陈列的喇叭一一转向后面,减少共振干扰。
速度敏快,力道犀利,色彩丰富
速度、力量、音色、动态、延伸,用什么来表现最好呢?钢琴。放上波哥雷利奇弹奏的穆索斯基「展览会之画」。开头的「漫步」,音乐以稳定的步伐前进,琴音坚实有力,和弦弹下去的重量感十足,琴弦振动丰富。「侏儒」一曲,有着诡谲的气氛,琴音的颗粒分明,连震音和琶音也分分明明。和弦奏下后,踩下延音踏板,琴音回荡绵延,那个琴弦振动以及绵绵不绝的琴音听起来真像台演奏琴在面前一样,好贴近钢琴的听感。弹到用力之处,钢琴因为发声原理,比起任何乐器都更能表现出力量的层次,也更能展现速度变化所带来音色上的不同。
Alumine 5的钢琴听起来真是纯然又自然
听「古堡」一曲,乐曲慢了下来,这时,音色的琢磨就考验钢琴家的功力。波哥雷利奇把音色的色阶拉开,Alumine 5则在我面前,把钢琴家挥洒出来的明暗与色阶给表明出来。要听和弦的层次以及琴音的力量,怎能不听「牛车」?Alumine 5毫无保留地重现了演奏的力度,我坐在那里,感觉琴音是直击而来的。穆索斯基写这段曲子时,描述的是拉车的牛,实际要讲的却是饱受阶级压迫欺凌的俄国人民,这沉重,波哥雷利奇弹出来了,Alumine 5放出来了。我不知道波哥雷利奇家里的音响用什么喇叭,但是我知道确实有钢琴家是Stenheim的用家,而且我相信,我在这里放这曲子,波哥若听见,恐怕也要心动。
贵的音响只能听古典乐吗?为什么我一直写的都是古典音乐呢?当然不是,音响的工作只有一个,就是重播录音,把音乐尽可能还原出来;理当任何音乐都能放,都要放的好。但我先以古典乐来测试,是因为古典音乐里采用的都是自然乐器,它有一个参照点,不像插电乐器的声音是可以调整变化的。但是,感动人的,可不只是真实与否,能够打动人心的元素很多,真实度,只是其中之一。使用插电乐器的音乐依然可以感动人,好的音响重播,也应该把这样的感动带给人。
鼓声爽朗结实,混音层次分明
听Dire Straits的「Love over Gold」专辑,「Telegraph Road」一曲开头以极微弱的声响起始,由蚊声而渐大,合成进来的电子低频,像是远雷一样。之后加入吉他和电钢琴,配乐渐渐丰富起来,直到鼓声出现,那才宣告了前奏的铺陈要完了,主歌要准备出来了。鼓声,好有力,那不是蓬蓬松松的鼓,也不是饱满浑厚的鼓声,是快速的、有力的鼓声。我真喜欢听Alumine 5表现鼓边敲击的声音,爽脆而俐落,配上结实快速的大鼓,那个年代的摇滚,就是这个味!
「Private Investigations」里的吉他音色真是漂亮,带有木箱的温润调和,钢弦迸发出来刚毅神气让人无法分神,一下就被卷入其中。Mark Knopfler的歌声出来,深沉阴郁的嗓音,刻意压低,与吉他的鲜明、配乐的昂扬形成对比。电钢琴、合成器、吉他、人声,兜出了一个有机的织体,而且是立体的。Alumine 5的声音带有活泼与生气,Knopfler的歌声听起来特别鲜活,用力刷下的钢弦,像是闪电一样击来,不,后面的电吉他才是!至于那鼓声,是高空落下的霹雳,听到这等的鼓声,让人感到Stenheim单体选用的巧妙。一般绉折布边悬边低音可见于老喇叭和号角喇叭上,但那些喇叭的低音快归快,干净归干净,总是少了一种厚实的饱满度。一般的橡胶悬边低音听起来又不如Alumine 5这般爽朗快速。我问杨老板,Alumine 3那个低音柱的低音听起来跟它比呢?「差很多,Alumine 5的低音表现更全面,而且质感跟Alumine 3完全不同。」
试听初期,杨老板配的前级是Mark Levinson No.52,后来他又搭配Orpheus Heritage前级,声音则多了一分韵味。
人声鲜活,表情传神
杨老板又出点子,他搬上Orpheus的Heritage Preamplifier来,这同样是两件式前级,而且跟Mark Levinson No.52一样,也是把电源与数位逻辑线路与类比音讯线路隔离开来。换这有什么用意呢?「No.52的声音偏于理智,Orpheus前级的音乐性更好。」他自己也还没试过,这么一搭,还真对味,声音多了一分温暖和韵味,Alumine 5本就偏属清新无染,纯净透明,Mark Levinson搭起来更凸显了这方面的特性,配上Orpheus则添了几分柔美。听人声尤其感觉进步。
Alumine 5的声底听人声,带有鲜甜清新,活生生的气韵,真是有味道。我没有放什么发烧录音,放上的是1957年录的老爵士歌曲,Ella Fitzgerald和Louis Armstrong的对唱。虽然是单声道录音,但是这个录音的人声温暖饱满,充溢类比韵味。Alumine 5放起这种老盘,出的不是老味,反倒让老盘有了新生和新声。要播Louis Armstrong和Ella Fitzgerald的歌唱,考验喇叭的细节再生力。Armstrong的沙哑沧桑的嗓音,还经常利用抖音来增加歌声的变化;Fitzgerald则有无懈可击的转音技巧,声线的起伏变化都仰赖系统的细节再生力。Alumine 5才一唱出第一轨「Let's Call the Whole Thing Off」,就让人惊艳无比。
音质,细节,表情,真是优异。因为是单声道,没有音场问题,因此可以专注在歌声上。音质扎实却不厚重,反倒灵巧机敏,每一个转音都分明清楚。细节,这在我前的试听就已经讲到了,这里,听到了Armstrong唱歌,那更是毫无遮掩的直率坦白,不带一点温暖的染色。因为有了细节,因为质地纯粹,歌唱就容易显出表情。至于Armstrong的小喇叭,嘹亮而有魄力,铜管的金属质感,那是空气摩擦管壁发出的声音,有着灿烂亮眼的光彩。真好,这样听这张专辑,真好。虽然这跟整个系统都有关,Mark Levinson也是这样的正直身段,但我信Alumine 5这个终端的执行者,才真正把关了所有的声音出口。当它把歌曲唱出,那就是Fitzgerald和Armstrong在唱,在现场,在我面前。
啊!是啊,我怎么没想到呢!我这一路听下来,不管是我前文提到的CD,或者是我没提到的唱片,Alumine 5都把音乐很自然地带到我面前,尤其是杨老板最后一次动完喇叭后,我真觉得那不是唱片了,那是一个现场的演出,很自然就被带到那个演出的情境里。不过,要有这样的经验,Alumine 5一定得调好,摆位非常重要。没摆好,是尝不出这两百万喇叭的价值的。当一切搞定了,就不禁要跟我一样感叹:原来现场也可以买的回来。
原本喇叭正面朝前,后来慢慢增加内倾角度,反射音干扰更少,聚焦更准。
意犹未尽
退出CD,收好行囊,我步下楼梯,杨老板和夫人在下头等着。我同他们致谢也致歉:谢谢他们让我用一个下午来认识Stenheim Alumine 5,也教我对当天下午听的那些乐曲,又有了新一层的认识;我也表示不好意思,耽误了他们用餐的时间,听个喇叭搞那么久,教我怎么好跟杨老板开口,想约下次再来听。如果可以的话,何妨来试试小功率扩大机来推Alumine 5呢?那会是怎么个风貌?至于放在一楼的那对McIntosh 1.25K后级,也让我好奇了;还有......。
Alumine 5略略偏心的设计,让每一对喇叭都有左右之分。
原厂提供银、黑两色机箱可选,侧边饰条则有红、金的选择。实际上不只如此,原厂还开放客制化,能按客人需要调配颜色。
浅号角的导波器具有一定控制扩散角度、提高单体效率、增加传送距离的作用
底部设有可调高度的脚锥。
器材规格
型式:3音路4单体落地喇叭
频率响应:28Hz – 35kHz
单体:1吋丝质软半球高音x1、6.5吋中音x1、10吋低音x2
最大承受功率:200 W RMS, 400 W (peak)
灵敏度:94 dB SPL/2.83V/1m
阻抗:8 Ohms (最低3 Ohms)
尺寸:1200 x 280 x 380 mm (HxWxD)
重量:100 Kg each
定价:1,980,000元
富盛音响德国Fischer & Fischer“石头箱”与国产精品NSR 的组合
初次见到“百万音响”四个字并深深植入笔者脑海的,应该是九十年代中期厦门的一家老字号电影院,大门口霓虹灯广告“百万音响”特别醒目,当年好莱坞每年十部的分账大片刚刚引进国内,十块钱到十五块钱的票价,对于数百座位的大中型专业电影院,能拥有百万的专业影院音响,这个在厦门是破天荒的,即使北上广也不常见,而当年厦门的发烧音响市场,万元一对的进口书架箱已经是非常高级了,如今超过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听过的一些发烧音响,接触过的一些音响品牌、逛过的一些音响店唱片店就像重放老电影一样,一幕一幕在脑海闪现,有些片段非常清晰,有些记忆模糊了,有些音响品牌依旧占据一席之地,有些音响品牌早已不复存在了。
百万音响,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当然不是指发烧友们人人都买得起,尽管现在拥有百万音响乃至数百万一套的音响系统发烧友也不在少数,在很多音响演示会、音响展上过百万一套乃至数百万一套的高级音响已经数不胜数,只要你参加一些音响演示会逛逛音响展,百万音响其实“非常普及”,有时候你在音响展或者假借酒店等公共场所的一些音响演示可能因为酒店或者公共场所的环境、供电并不是专为发烧音响演示而准备的,声音达不到理想中的状态,现在大中城市的一些高级音响店商家基本都会装修一两间听音室用作陈列演示,当中不乏有“镇店之宝”的,环境也相对安静,声学条件也相对比展会和演示会上要更好,对于高级音响店,特别是国内音响的发源地广州,让音响店搭配出一套百万音响是轻而易举的,以下就是本刊最近联合广州的多家知名音响店所做的音响组合专题策划栏目,会有多种价位带的音响组合专题,每一期报道几家,定期或者不定期做报道,不局限在广州,其他城市音响店的高级音响组合如有条件也可以做报道。
本期我们在广州海印广场的昌业音响、诺昌音响、富盛音响、丰泽影音和新地影音、位于番禺的乐派影音分别欣赏了商家的不同组合搭配,我们这次的专题策划报道更侧重于器材介绍和品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以下报道以先来后到的顺序。
富盛音响
德国Fischer & Fischer“石头箱”与国产精品NSR 的组合
位于海印广场四楼的富盛音响听音室这对德国Fischer & Fischer“石头箱”旗舰SN 1000.1 AMT,是本期“百万系统”专栏中唯一一套使用国产功放驱动的“中西合璧”系统。富盛峰哥我太熟了,除了代理过非常多的进口音响品牌,也是个执着的技术狂,甚至有些偏执,说话比较直白,对假货恨之入骨,也曾因为音响打假而得罪过音响圈内的。发烧友对他的评价是那种一刀切,也就是评价高的极高,评价低的极低,作为中立的音响媒体人我本不该卷入“人品战”,我只是站着中立的角度看现在的音响圈,试想,有哪个名人得到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在这非对即错、非黑即白的网络时代,何止是音响圈?书画圈、摄影圈、演艺圈哪些名人不是非黑即白的两面倒评价?即使这几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评价也是两边倒的。正因为峰哥在音响圈太出名了,文章一开始就把峰哥引入“口水战”,这不关我的事,我也不介入口水战,说的只是存在的事实。
写音响文章只谈音响,要说音响技术派,峰哥绝对是大咖,而近年峰哥的富盛音响旗下自己开发的品牌VIBRATO by NSR audio (以下简称NSR) 以超前的性能和高品质的声音表现迅速跻身国产音响精品品牌行列。NSR第一批问世的产品是Model ONE合并功放,当时可是国产最贵的合并机,网上预购一天时间就预定了19台!而NSR第一对面向市场的音箱是一对5英寸书架箱SWING, 我自己就是这对箱子的用户,2017年广州音响展上被这对小书架箱子给折服。如今四年时间又过去了,文杰的系列产品从数播到合并机、书架箱、解码器、前后级、蓝牙适配器、蓝牙后级、音箱、器材架以及重量级的S系列监听箱再到黑胶唱机,我都数不清这几年时间文杰到底开发出多少器材了,对于峰哥我还是想说他两句,太过执着,太过苛求,导致产品售价太高,难道除了SWING这对数千元的书架箱,就不会开发些便宜点的器材造福普通发烧友么?不好意思,我又多嘴了……
近几年富盛旗下文杰(NSR)品牌屡屡在展会上亮相,搭配自家的S系列高端监听系列音箱也好,搭配代理的俗称“石头箱”的德国Fischer & Fischer(以下简称F&F)也好,都有不错的声音表现,但真没好好了解下品牌背后的故事,借着这次“百万系统”主题,好好听听国产NSR与德国F&F旗舰SN 1000.1AMT,好好了解这两个峰哥引以为傲的品牌背后的故事。先来说德国F&F“石头箱”厂家背景,由始创人Thomas Fischer和合伙人Hans Fischer也就是两位费舍尔先生创立的Fischer & Fischer品牌,俩人致力于打造以板岩为箱体的喇叭,后来Hans离去,Thomas则继续经营Fischer & Fischer品牌。要说厂方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时候是为很多音响厂家提供板岩作为避震和调声的重要元件,后来发现板岩是音箱箱体的最佳材料,所以开始制作以菲舍尔为品牌的音箱。创业初期,也使用了丹拿著名的T330D高音和丹拿24W-100XL喇叭的组合,由于板岩箱体的高刚性和适当的内耗特性,加上完全没有箱声影响,使得单元的低频能量得以完全的释放,从此一战成名,称为德国高刚性箱体设计的开山始祖。中型板岩音箱的成功,菲舍尔开始向大型音箱的研发制作迈进,在90年代成功开发出由丹拿T330D高音和镁铝合金中低音以及超低音箱体组成的五分体超级喇音箱:第一代的SN 1000,被全世界许多音响爱好者奉为高刚性多分体喇叭的终极之选,由于产量稀少,一直是高烧人士在二手市场追逐的目标,相当罕见。
很多人说石头箱体并不稀罕,曾经也有过水泥和花岗岩做的箱体,其实这个是误解。花岗岩阻尼和密度跟这化石板岩不一样的,德国板岩更接近我们用来做砚台的端砚歙砚,是那种密度更高而石质更细腻硬度更小的石头。高密度的板岩是海底的淤泥经过几亿年的高温高压而成,密度可达2.5-2.7吨/立方米,既保持着岩石的高刚性,也有着非常合适的阻尼。水泥和花岗岩的密度以及物理特性和高密度板岩完全不一样,水泥沙的密度只有2吨/立方米,易碎且没有韧性。而菲舍尔“石头箱”的产地正好是世界上高密度板岩的为数不多的产区之一,得天独厚。让我们说回这对被命名为NS 1000.1 AMT的旗舰,采用了3.5路7单元五分体结构,单只净重达到283公斤,箱体为四分体设计再组装成一个整体,如果做成一体化的话,根本不可能搬得动。为了能持续大声压和低失真,使用了两只铷铁硼磁路的180mm碳纤维加强纸浆中低音单元,涵盖了从150-4000Hz这段绝大部分乐器和人声的基频和泛音部分,让分频器对声音的影响大幅度降低。高音单元为Mundorf定制的特制版达到6英寸的AMT气动单元,几乎无失真地把高频延伸到25kHz。两只180mm中低音单元是工作在一个后负载无限大障板状态下,声音开放活泼而富有弹性。在前面的上下两个超长冲程220mm三文治复合纸盆低音单元负责22Hz-150Hz的中低到超低部分,后面的两个互相相对箱体的260mm超低单元负责增加30-22Hz的超低频能量,F&F的中低音单体振膜以纸盆为基材,表面还加上碳涂层以提高振膜硬度。
通过巧妙的多组合箱体设计,F&F旗舰SN 1000.1 AMT频响从22Hz-25KHz成一个金字塔般的能量平衡状。分频线路通常都是一阶和二阶分音,分频元件为德国Mundorf的特别定制且经过精挑细选的元件,内部接线用的则是Audio Quest纯银线,银制喇叭插座并可以三线分频。F&F旗舰SN 1000.1 AMT这对旗舰“石头箱”售价九十多万,并不是很多有钱的发烧友都买得起,因为它拼装起来也算超级大的箱体,没有50平方以上的听音面积还没办法让它“自由呼吸”。所幸F&F参考系列的音箱都做分体设计,房间较小或者资金预算不够的用户可以购买比较小的型号,通过增加F&F超低音箱做2.2系统来升级,不仅省了投资,而且也更易以调整。
富盛峰哥是半主动低频的倡导者(其实大家注意看,本期六套百万系统有一半以上使用半主动低频设计),在后级的配置上,采用了一台文杰Mddel TWO铂金版推中高音,两台文杰M900 DSP用于推动低频和超低频部分。150Hz以下的频率由DSP负责相位对准和房间频率修正,所以在富盛4楼听音室的这套文杰加菲舍尔NS 1000.1 AMT半主动系统的超低延伸是平直到20Hz没有衰减的,声音非常干净没有箱声,线条感和量感俱佳,声音有弹性音色丰润,完全没有“石头”的干冷硬,一听难忘!
关于试听的Model TWO, 其实有两个版本:一个是正式销售的M2, 另一个是特殊定制的贵重金属面板的签名版,正式销售的M2是采用拉丝磷青铜合金面板作为标准前面板外观。这台超级合并机内部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全金属屏蔽的解码和前级部分,五组定制的独立变压器组成的供电系统,双单声道大频宽高回转速率超低失真后级,以及专门设计的全封闭式复合物料散热避震外壳。特别版的M2与普通版的差别在于内置了四组各自独立的前级输出,可以再分别推动两台后级去组成一套三后级的放大器,推动三线分音的音箱,例如德国“石头”旗舰箱FISCHER & FISCHER 的 SN 1000.1AMT。M2采用最顶级的接插件和古河顶级碳纤维扬声器端子,其中贵重金属的面板尤其珍贵,还没有在其他音响品牌中见到过:首先用整件纯铜以0.02mm精度精加工成为毛坯,然后直接在毛坯上电镀上五个微米厚度的24K纯金或者铂金。连两个音量和讯号选择选择旋钮也是同样的加工工艺,整件贵金属面板的重量超过15公斤,其加工精度和难度已经达到超级奢侈品的范畴,所以签名版M2是没有正式报价的,按当时的贵重金属价格来具体报价(大家注意下金饰市场,铂金是黄金的七倍价格)。这个合并机有几个前所未有的地方:全封闭式外壳,杜绝灰尘和潮湿腐蚀沉金线路板,并且让内部空间的温度保持一致;由青铜和不锈钢以及厚达25mm的铝合金组成的超级惰性避震外壳,杜绝空气和音响机架的震动影响以及绝大多数的EMI干扰。
我不知道峰哥如此不计成本疯狂的设计,铂金版能卖掉几台,反正都要定制,定制后会给客户一台标准版先用,直到签名版完成。这台M2输出功率为2X200瓦/8欧、2X380瓦/4欧,阻尼系数>800@100Hz,8欧姆,频率响应20Hz-20kHz±0.1dB;3Hz-650kHz-3dB,回转速率达到85v/uSec,总谐波失真加噪声做到了令人惊讶的<0.03%1khz/20khz,200W/8欧\380W/4欧!不过是标准机箱大小,重量达到63.5公斤!这就是这套系统中推中高音部分的超级合并机。而推动FISCHER & FISCHER SN 1000.1AMT旗舰低频和超低频部分的是每声道输出功率达到900瓦/8欧的M900后级,这套系统里用了两台,M900后级算是文杰售价比较低的后级,虽然比起绝大多数的国产后级它也是很贵的,具体价格我也不清楚,我只知道文杰的所有功放一概使用高品质的箭猪变压器, 而且避震方面的处理也是文杰器材最擅长的。比如这套系统用到的R1机架也是文杰自己自己开发,当前采取以柔制刚的取巧路线的机架不少,真正用心利用不同物料增加架子对地面震动吸收的设计反而不多,R1超低谐振音响机架是富盛多年代理经营多个天价名牌机架,在其基础上做出详尽的数据测试后得出的研究心得和研发成果。
这套系统用的音源是文杰NMT数播,这是一台划时代的高格式数字文件播放机,采用了工业级视频压缩和分发服务器级别的架构和CPU,让NMT成为全球首台可通过硬解 DST SACD镜像压缩文件及各种高格式数字文件测试的播放器。数字输出部分采用了独特的线路设计,使用1ppm超高精度时钟温补晶振及定制周边零件,可以输出极低抖动的数字讯号(低于0.01UI)。特殊的数字音量控制即使在极低电平状态下仍然保留着音乐里的所有细节,用HDMI超过10Gbps以上超高传输速率超低抖动地输出PCM数字讯号,也可以输出图形界面到显示器,过USB可输出包括32Bit/384KHz和DSD256( Native DSD和DoP两种方式)在内的所有主流高格式数字讯号。关于数播,这几年比较火,也是争议最大的,不少发烧友对数播嗤之以鼻,我想,这跟音乐平台或者发烧友手里的数码音源素质有关系,我们杂志前主编学明老师却是数播的拥趸者,我自己也用了超过三年的数播,有些年费比较高的音乐平台比如索尼精选Hi-Res就有比CD格式还高的优质音源,有优质音源还得有优秀的数字播放器,才有办法超越CD的声音表现。但对于国内和大多港台流行音乐,就别幻想有比原CD更高规格的流媒体音源了,乖乖的买CD唱片吧,因为唱片公司是不可能泄露数字母带的。
富盛这套系统声音是平衡又有活力的,从超低频到中低频再到中高频、高频衔接非常自然,动态无压缩,根本不是发烧友常常说的德国音箱声音瘦而冷艳,要我用文字表达也挺难的,对这套系统的声音表现我觉得它带有英国声的绅士、瑞士声的优雅和德国声的精准,且具监听风格,对唱片录音能够准确还原,音色温暖细致。但若要用古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去做比喻,明代祝允明的行草作品《归田赋》相当合适,少了其晚年豪放不羁,笔墨之间能见到二王、智永、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頫的影子,乃祝允明中年时期的书法精品,字形美观结构规整,用笔张弛有度,既有宋元神采又有晋唐风范,工整中不乏灵动,师古而不泥古,博取众长又有创新和变化,这也是祝允明的书法价值以及其书法地位的体现。
——END——
相关问答
音箱箱体用什么材料做最好-懂得
音箱箱体用木质材料做最好,因为木材容易加工,表面处理之后能得到和家具一样的质感容易跟居室环境协调一致。目前最常用的材料是人造中密度纤维(MDF)...
音响箱体内部结构?
卡送来的微弱音频信号加以放大,使之足以推动喇叭正常发...1、接口部分:由一条两端有三芯插头的两芯屏蔽电缆组成。2、放大器:作用是把声卡送来的微弱音频信...
diy音响怎么选箱体?
选择DIY音响的箱体时,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括音响的用途、音质偏好、房间大小以及个人喜好等。以下是一些指导原则,帮助您做出选择:确定用途:首先,您需要...
acus吉他音箱哪里生产的?
acus吉他音箱是意大利生产的。ACUS音响出自意大利卡纳莱家族企业,从成立到现在具有40多年的历史,ACUS品牌的使命是设计出具有纯净、清晰和自然音色的木吉他音...
什么木材适合做音响箱体?
适合做音响箱体的木材有:密度板:这种木材具有较高的密度和稳定性,易于加工和造型,因此常用于制作音响箱体。密度板具有较好的吸音性能,能够有效地减少箱体内...
音箱箱体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
音箱箱体一般用木材、密度板或塑料等材料制造。其中,木材因为具有优良的声学特性和稳定的结构,常常被用来制造高端音箱的箱体;而密度板则具有均匀的密度和较好...
音箱箱体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
音箱箱体一般采用木材、塑料或金属制造。其中,木材箱体能够产生柔和的声音,具有良好的共鸣性能;塑料箱体轻便耐用,适合移动音箱;金属箱体结构坚固,能够提供...
请问有使用钢材做音箱箱体的吗,有的话效果怎样?
答:使用钢材做音箱箱体是可以的,但成本高,金属音箱效果还不错。如果智能音箱的外壳材料选择应不锈钢的话,还是非常好的,不锈钢智能音箱外壳不仅结实耐用,...
用什么材料做音箱的箱体最好?
音箱的箱体材料对音质和音箱的整体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密度和硬度高、声学性能优秀的材料是最好的选择。比如高密度木材(如橡木、胡桃木)、金属合金或...
castlehonor是什么牌子?
castlehonor是音箱牌子。castlehonor城堡音箱,是英国著名的音箱品牌,创立于1973年。在位于英国北约克郡的城堡声学公司至今已有四十年的历史,是首个备受肯定的...